心脏乳头状纤维弹力瘤多起源于二尖瓣(阜外医院王立清等研究)
起源于瓣膜的心脏乳头状纤维弹力瘤中以二尖瓣为主(38.46%,10/26),其次为主动脉瓣和三尖瓣(均为 26.92%,7/26),再次为肺动脉瓣(7.69%,2/26);2 例患者为多处起源。
研究者分析了2002 年 1 月至 2020 年 5 月间 33 例外科手术切除的心脏乳头状纤维弹力瘤患者的临床资料。
尽管心脏乳头状纤维弹力瘤是良性肿瘤,通常生长缓慢,但可能会在短时间内形成大量血栓叠加,并且可能会引起全身性或者肺动脉栓塞和死亡。因此,所有有症状的心脏乳头状纤维弹力瘤均需完全切除。
来源:周晓辉,段雪晶,刘睿,等. 心脏乳头状纤维弹力瘤临床特征及手术切除效果的初步分析.中国循环杂志, 2021,36: 601-605.DOI:10.3969/j.issn.1000-3614.2021.06.012.
该研究发现,外科手术切除是心脏乳头状纤维弹力瘤的有效治疗手段,中远期无复发。
心脏乳头状纤维弹力瘤是心脏瓣膜最常见的原发性肿瘤。
阜外医院王立清等发表研究发现,国人心脏乳头状纤维弹力瘤多数起源于瓣膜表面,其中以二尖瓣为主。
33 例患者外科术后均顺利出院。术后失访3例(9.10%),其余 30 例患者随访 1~216 个月,患者全部存活,无肿瘤复发。
33 例患者共有 36 处心脏乳头状纤维弹力瘤起源,其中起源于瓣膜的心脏乳头状纤维弹力瘤有 26 处(72.22%)。
0000
相关推荐
中国心衰“新四联”药物应用共识:尽早、安全、小剂量联合、分步和个体化!
心衰治疗已跨入“新四联”治疗时代。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ARNI)或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SGLT2i)、β阻滞剂和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MRA)为基础的“新四联”治疗能够显著改善心衰患者预后。杨进刚阜外2023-09-29 16:36:02
0000美国哈佛大学研究称:美国青年心脏病发作逐年增加
美国哈佛大学学者的研究新数据显示,美国青年人(≤40岁)心脏病发病率稳步上升。研究发现,2000~2016年,青年人心脏病发作的比例一直在上升,在过去10年中每年上升2%。研究者指出,过去很少看到40岁以下的人心脏病发作,而现在,一些人早在20多岁,30出头就发生心脏病。作者称,我们似乎走错了方向。安徽医大安庆医院研究:急性心梗时机体分泌这种物质或有保护作用
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安庆医院周新润等在本刊发表的一项研究表明,急性心肌梗死会导致机体胸腺素β4(Tβ4)的表达上调,体内Tβ4高表达有助于改善预后。研究者认为,这一研究结果“为外源性使用Tβ4治疗AMI提供理论基础。”研究人员指出,冠心病现有的药物及介入治疗等方法虽然通过尽早解除冠状动脉血流受限及改善心肌供血而极大改善冠心病患者的临床预后,但上述治疗方法均不能完全修复缺血心肌组织。有冠心病,尿酸过低也有风险!广东省医研究
大量研究表明,高尿酸血症与心血管病的发生和发展有关。近期,来自广东省人民医院的一项大规模队列研究进一步发现,在冠心病患者中,尿酸过高和偏低都会显著增加全因死亡风险。分析显示,血尿酸水平与冠心病患者的全因死亡风险呈U型曲线关系。全部、男性和女性冠心病患者的血尿酸水平分别为6.35、6.52、5.83mg/dl(1mg/dl=0.0168μmol/L)时,全因死亡风险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