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贞医院学者发现马凡综合征新基因变异

先证者主诉“体检发现降主动脉夹层2个月”,无明显胸、背及腹部疼痛,身高170 cm,体重53 kg,身材瘦长、蜘蛛指、漏斗胸、关节活动度大、高度近视并伴有皮纹等马凡综合征相关体征与症状。
来源:孔志华,郭俊,王月丽,等. 一例马凡综合征家系患者的临床表现及遗传学分析. 中国循环杂志, 2023, 38(2): 189-194. DOI: 10.3969/j.issn.1000-3614.2023.02.012
先证者的姨妈(Ⅱ-3)、姐姐(Ⅲ-1)、表弟(Ⅲ-4)均检测出与先证者(Ⅲ-2)相同的移码突变(FBN1,c.7412delC),而该家系中无临床表型的健康者,包括先证者姨妈(Ⅱ-4)、弟弟(Ⅲ-3)、两位表弟(Ⅲ-5、Ⅲ-7)、表妹(Ⅲ-6)及先证者之子(Ⅳ-2)及其姐姐之女(Ⅳ-1)均未携带该变异位点。
其母亲(Ⅱ-2)及姨妈(Ⅱ-1)因急性主动脉夹层去世,姨妈(Ⅱ-3)因主动脉夹层(A 型)/ 动脉瘤行主动脉置换术;姐姐(Ⅲ-1)及表弟(Ⅲ-4)超声心动图结果提示主动脉根部增宽;其余家族成员超声心动图未见明显异常。
依据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ACMG)指南,该变异为致病性变异 [ 致病变异分类非常强(PVS1) 中等证据2(PM2) 辅助证据1(PP1)]。

近期,北京安贞医院小儿心脏中心陈丽等通过对1例超声心动图表现为主动脉夹层、二尖瓣前叶脱垂并有主动脉夹层家族史的马凡综合征患者进行基因检测,发现了马凡综合征患者 FBN1 基因的一个新的变异。
高通量测序结果提示,患者携带原纤维蛋白1基因(FBN1)(NM_000138.5)c.7412delC杂合变异,位于60号外显子。
该研究纳入的先证者为2019年6月因主动脉夹层于北京安贞医院心外科就诊的1例26岁女性马凡综合征患者,患者家系图见图1。
作者指出,该研究为该家系的分子诊断、分子分型及后续遗传咨询及治疗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丰富了中国马凡综合征患者FBN1基因的变异谱。
马凡综合征由法国医师Antonie Marfan于1896年首次报道,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无种族特异性,可累及心血管、眼部及骨骼等多个系统,主要临床表现为蜘蛛指/趾、脊柱侧弯、主动脉病变、瓣膜病变、晶状体脱位等。
先证者后期接受全胸、腹主动脉置换术,预后较好。
人原纤维蛋白1基因(FBN1)是目前已经明确的马凡综合征的致病基因,包含66个外显子,位于染色体15q21.1区,编码原纤维蛋白-1。
针对患者家系成员共计11人样本的Sanger测序结果表明,该变异在家系内与疾病共分离。该位点为移码突变。
中国台湾研究称:长期坚持服用他汀,还能预防痴呆
人老时变傻,是很多人担忧的问题。除了保持健康生活方式防痴呆,还有什么办法?近日,中国台湾学者进行的研究带来好消息:长期坚持服用他汀类药物,能助一臂之力。这项研究中,他汀类药物高暴露定义为累积限定日剂量(DDDs)>730,低暴露定义为DDDs≤730。研究显示,在10万余高脂血症患者中,十余年间有19.4%的人得了痴呆症,而坚持长期使用他汀类药物有助于显著降低新发痴呆症风险。杨进刚阜外2023-08-28 11:46:03
0000有高血压者睡觉别超8小时!中国高血压调查最新分析:超8小时增中风危险
杨进刚阜外2023-08-31 10:05:42
0000冠脉CT分析流体力学,能预测斑块稳定性吗?解放军总医院学者综述
为了探究冠状动脉斑块发生发展的具体影响因素,研究人员将目光投向了计算流体力学。病理状态下管壁切应力营造促进斑块发生、进展的环境,诱导斑块趋于易损,甚至破裂,增加远期不良心血管事件风险。近年来,冠脉CT在图像质量上的进步则使基于CT计算管壁切应力与斑块轴向应力成为可能。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学者发表综述,介绍了冠脉CT应用于计算冠脉局部切应力环境的最新进展。杨进刚阜外2023-09-24 14:06:43
0001警惕长QT综合征存在过度诊断和ICD滥用之嫌
近期,梅奥诊所研究发现,临床医生没有遵循指南,给大量的长QT综合征患者植入了ICD,研究者认为,长QT综合征的过度诊断是ICD滥用的主要原因。研究者还指出,除了长QT综合征的过度诊断,那些确诊为长QT综合征的患者也被过早地植入了ICD。胖人的福音:杏仁是健康食品
近期美国一项研究发现,对于肥胖和超重的人而言,生杏仁、黑巧克力或可可粉这些食物不但可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水平,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水平,还可改善胰岛素抵抗。LDL-C可致动脉粥样硬化,被认为是“坏”胆固醇。而HDL-C被成称为“好”胆固醇。杨进刚阜外2023-08-13 09:55:33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