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超加工食品越多(危害越大,PURE研究新分析)
近日,PURE研究的最新分析进一步发现,吃的超加工食品越多,死亡风险越高。
这项分析纳入138,076名无心血管病史的居民,年龄在35~70岁。平均随访时间为10.2年。随访期间9227例死亡和7934例主要心血管事件。
研究发现,在所有国家,包括糕点、蛋糕、巧克力和布丁在内的甜食是消费最多的超加工食品。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当今社会超加工食品盛行,甜饮料、饼干、蛋糕、火腿、炸鸡、速溶汤等“方便食品”价格实惠,美味可口满足了大众的需求。
研究者分析,超加工食品除了营养质量差之外,还存在致癌化合物,如杂环胺、多环芳烃和包装污染物(如双酚S)。
研究发现,与完全不吃超加工食品的居民相比,每天超加工食品饮食摄入量<1份、1~2份、≥2份的死亡风险分别增加8%、18%和28%。
研究还发现,与超重/肥胖(BMI≥25)的人群相比,正常体重(BMI<25)的人群中超加工食品与心血管死亡之间的关联更强。。
此外,在高碳水化合物食品的热加工过程中形成的丙烯酰胺等化合物可能具有神经毒性和致癌作用。超加工食品摄入量增加还与炎症性肠病风险增加相关。
PURE研究是一项来自21个国家的大型国际队列研究,大多数参与者来自中低收入国家。
殊不知,以往很多研究中已经证实,这些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工业加工的超加工食品可增加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痴呆等慢病风险。
此外,每增加1份超加工食品,死亡风险增加5%,非心血管死亡增加4%和心血管死亡风险增加5%。
数据显示,中低收入国家的人群中超加工食品摄入量与死亡率之间的关联性强于高收入国家。
来源: Prospective Urban Rural Epidemiology (PURE) study investigators. Ultra-processed foods and mortality: analysis from the Prospective Urban and Rural Epidemiology study. Am J Clin Nutr. 2023, 117(1):55-63.
研究使用NOVA分类来研究超加工食品摄入与死亡率和心血管病之间关系。NOVA分类是根据食品加工程度和目的对食品进行分类的新方法,将食品分为4个组别:未加工或最低加工食品、烹饪成分加工食品、加工食品和超加工食品 。
心血管死亡风险分别增11%、20%和17%,非心血管死亡风险增加8%、18%和32%。
Lancet:欧洲学者发现能识别从ICD中获益的患者的新指标
植入ICD可以挽救生命,但也有风险,一小部分植入ICD一级预防的患者会出现恶性心律失常。《柳叶刀》发表的一项欧洲研究发现,一种新的交感神经活动相关复极不稳定的标志物——周期性复极动力学,可以帮助确定最有可能从ICD中获益的患者,避免ICD带来的损伤。每一次心跳包括一系列的去极化和复极。心力衰竭通常会导致交感神经系统过度兴奋,这种过度兴奋会使心脏复极不稳定,导致心律失常风险急剧增加。王拥军团队医疗质量提升文章刊登JAMA:改善医疗质量,效果出乎想象
6月30日,北京天坛医院王拥军教授团队在JAMA报告,通过质量改进干预工具和质量反馈技术,脑卒中患者医疗质量综合指标虽然仅提升3.4%,1年新发血管事件下降2.7%,1年致残率下降2.0%。(全文链接)杨进刚阜外2023-08-17 14:41:410000有骨质疏松,还要警惕心血管病!韩国研究
韩国研究人员发现,中老年女士如有骨质疏松,得心脏病或中风的风险明显增加。校正年龄、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吸烟、既往骨折史等潜在影响因素后的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腰椎、股骨颈、髋关节等部位骨密度较低的女士,心脏病或中风的风险增加16%~38%。在正式确诊为骨质疏松的女士中,心血管病发生风险增加了79%。单支架技术仍是治疗非复杂分叉病变的金标准!欧洲白皮书
杨进刚阜外2023-09-06 18:01:350000房颤患者即使规范抗凝,仍可能有左房血栓!JACC研究
近日,一项发表在JACC的研究表明,接受指南推荐抗凝治疗的心房颤动或心房扑动(房颤或房扑)患者,左心房血栓患病率不低。这项Meta分析共纳入35项研究14653例房颤或房扑患者,这些患者均至少服用华法林或直接口服抗凝药物3周后行经食道超声心动图。研究显示,平均加权左心房血栓患病率为2.73%。杨进刚阜外2023-09-16 15:35:5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