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心血管病者用阿司匹林(出血风险大于获益,JACC子刊Meta分析)
关于阿司匹林在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以下简称心血管病)一级预防中的作用,目前仍存在争议。

2019年,美国心脏病学会/美国心脏协会(ACC/AHA)仅建议心血管事件风险高、出血风险低、年龄<70岁的无症状人群考虑预防性使用低剂量阿司匹林。2021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SC)一级预防指南也给出了类似的建议。
不论其心血管风险高还是低,阿司匹林的大出血风险均明显超过其在心梗风险降低方面的获益。
美国预防服务工作组(USPSTF)2022指南仅建议10年心血管风险≥10%、出血风险低、40~59岁的成年人个体化使用低剂量阿司匹林。
Aspirin With or Without Statin in Individuals Without Ather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cross Risk Categories. JACC Adv. Feb 08, 2023.
而且,当与他汀合用时,阿司匹林对心梗风险的降低作用会被明显削弱,而出血风险不受影响。
作者指出,尽管阿司匹在心血管病二级预防中具有重要作用,但该研究表明,在无心血管病的成年人中,不论其心血管风险高还是低,使用低剂量阿司匹林的大出血绝对风险远超其在预防心梗方面的获益。而且,在这一人群中,在他汀的基础上加用阿司匹林,不太可能有额外的心血管益处。
例如,在5年心血管风险极低(<5%)的人群中,与安慰剂相比,每万人单用阿司匹林时,可减少3例心梗,增加21例出血事件;而与他汀合用时,仅可减少1例心梗,同时增加20例出血事件。
来源:
近期,JACC子刊发表的一项新Meta分析发现,对于无心血管病的成年人,预防性使用低剂量阿司匹林,弊大于利。
另外, 阿司匹林不论是单用还是与他汀合用,均未能降低中风、全因死亡、心血管死亡风险。
这项纳入16项随机对照研究、17.1万余人的Meta分析显示,与安慰剂相比,阿司匹林用于心血管病一级预防时,可将心梗风险降低15%,但与此同时,大出血风险增加48%。
在5年心血管风险极高(≥30%)的人群中,与安慰剂相比,每万人单用阿司匹林时,可减少49例心梗,增加98例出血事件;而与他汀合用时,仅可减少37例心梗,同时增加94例出血事件。

与安慰剂相比,阿司匹林可将非致死性心梗风险降低18%,但对非致死性中风风险无明显影响。阿司匹林可显著增加颅内出血(RR=1.32)和胃肠道出血风险(RR=1.51)。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阜外医院赵世华等质疑欧美心尖肥厚型心肌病诊断标准
近日,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陆敏杰、赵世华等通过心脏核磁共振发现,临床见到的部分胸前导联深倒的T波但室壁厚度<15mm的患者,可能是早期的心尖肥厚型心肌病。作者认为,心尖部最薄,如果与室间隔肥厚型心肌病使用同样的诊断标准,就可能造成早期或轻型患者的漏诊。这样的患者还可能被怀疑为冠心病等而反复就诊,接受各种有创检查,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严重瓣膜病,没症状不等于没危险!欧洲心脏杂志综述
对于严重但无症状的瓣膜性心脏病,什么时候做手术仍然存在争议。欧洲心脏病学杂志近期发布的一篇综述认为,患者可能一直没有症状,但是严重事件风险一直存在。在无症状阶段,可能发生不可逆的终末器官损害,特别是心肌和肺血管系统,即使手术成功,也会增加死亡率。而等待治疗的时间过长,也可能会使患者面临很大的风险。作者认为,症状轻重不能说明疾病严重程度和发展阶段。左束支起搏可治心衰!河北大学附属医院Meta分析
对于心脏收缩不同步导致的慢性收缩性心衰患者,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是有效的治疗手段,但操作复杂,失败率较高,且有近1/3的患者无明显获益。河北大学附属医院王占启等发表的一项Meta分析表明,左束支起搏治疗慢性收缩性心衰患者有效、安全,可能会成为CRT的一种替代方案。梅奥诊所研究:肠道细菌更能决定餐后血糖水平
研究者称,这一发现可能是向个性化营养计划迈出的一步。该数据显示,一种基于人体肠道微生物群的算法,比仅仅知道食物的卡路里或碳水化合物,更准确地预测一个人进食后的血糖峰值。研究者表示,这是一个真正的工具,可以让人们在应用程序上使用,通过提交粪便样本,可以预测哪些食物会增加糖的价值。研究小组最近发现,一些血糖水平正常的人出现餐后血糖峰值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