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束支起搏可治心衰(河北大学附属医院Meta分析)
河北大学附属医院王占启等发表的一项Meta分析表明,左束支起搏治疗慢性收缩性心衰患者有效、安全,可能会成为CRT的一种替代方案。
平均随访8.3个月,并发症发生率为 6.1%,包括室间隔穿孔 10 例(2.1%),导线脱落或移位 5 例(1.0%),气胸 3 例(0.6%),血肿、感染及左束支失夺获各 2 例(0.4%),有 4 例右束支损伤及 1 例完全性房室阻滞,但均在 24 h 内好转。
研究者从PubMed、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Embas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检索搜集到9篇评估左束支起搏治疗慢性收缩性心衰患者的研究,这些研究一共纳入537 例患者。
随访过程中,左束支起搏术后心衰再住院率为 3.6%,死亡率为 2.3%,包括心血管死亡 6 例、非心血管死亡 3 例以及不明原因死亡 2 例。
来源:成雨达,李玉军,齐金磊,等. 左束支区域起搏治疗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Meta分析. 中国循环杂志, 2021, 36(11): 1114-1121. DOI:10.3969/j.issn.1000-3614.2021.11.010
对于心脏收缩不同步导致的慢性收缩性心衰患者,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是有效的治疗手段,但操作复杂,失败率较高,且有近 1/3 的患者无明显获益。
Meta 分析结果显示:左束支起搏术中及随访时的起搏阈值无明显差异。
与基线相比,随访时心衰患者的 B型利钠肽水平下降,QRS 波时限缩短,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及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明显改善,左心室射血分数明显提高,NYHA 心功能分级明显降低。
结果显示,左束支起搏成功率为 88.8%。
亚组分析表明,与不伴左束支阻滞(LBBB)的患者相比,伴 LBBB 的心衰患者起搏后 QRS 波时限缩短更明显。
我国2/3居民心血管健康状况有待改善!中国7万居民分析
美国心脏协会(AHA)发布的“生命八要素”包括不吸烟、体重正常、规律运动、健康饮食、血压、血脂和血糖正常、健康睡眠8项心血管健康指标。根据这8个要素进行评分,80~100分表明心血管健康程度高,50~79分为中等,0~49分则为程度低。英国癌症分析报告:坚持13个健康生活方式可避免40%癌症
近期,英国癌症杂志刊登了英国癌症研究所发布的全英癌症风险归因分析报告。该报告指出,全英国,通过坚持13项健康生活方式,每年可避免近14万例癌症,这约相当于英国每年新发癌症病例的40%。戒烟在英国,吸烟在2015年造成5.4万例癌症。吸烟是可干预的首位致癌因素。幸运的是,近几十年来,英国的吸烟率大幅度下降,而且过去五年吸烟引起的癌症已减少。保持健康体重杨进刚阜外2023-08-15 16:21:58
0000喝药酒后心慌、头晕、反复晕厥为哪般?Circulation刊发浙江学者警示病例
近日浙江嘉兴学院附属医院心内科学者在Circulation刊发了一则警示病例。一位73岁男子,在喝了泡中药的酒后,心慌、头晕和反复晕厥。该男子有冠心病,2型糖尿病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病史,但无个人或家族性心律失常或心原性猝死病史。杨进刚阜外2023-09-15 11:00:59
0000你信吗,噻嗪类利尿剂单药降压比ACEI好?柳叶刀近500万高血压数据分析:老药使心血管事件多减少15%
指南建议初始降压治疗可使用的药物包括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RB)、钙拮抗剂等。但这些药物通过降压,预防心脑血管并发症的效果有差别吗?柳叶刀发表的一项研究分析了近500万名高血压患者的电子健康记录和索赔数据,发现初始降压治疗选择噻嗪类利尿剂的患者比选择ACEI的患者心脏病发作、中风和心力衰竭住院次数减少了15%。侯凡凡等研究称,每日0.8 mg叶酸可降低伴糖尿病高血压患者34%卒中风险
高血糖是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近期南方医科大学侯凡凡等在高血压人群中进行的研究显示,空腹血糖≥7mmol/L或糖尿病均可增加首次卒中风险,而补充叶酸可降低34%的这种风险。研究显示,空腹血糖<5mmol/L者首次卒中发生率为2.6%,而空腹血糖≥7mmol/L或糖尿病者则高达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