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架术后hsCRP(2,mg,L,该延长双抗治疗,袁晋青,赵雪燕团队研究入选ESC会议Moderated,Poster)
赵雪燕报告,在中国大样本真实世界5年的随访中,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治疗且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增高(≥2 mg/L)的患者中,延长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减少了净临床不良事件,且未明显增加出血风险。
来源:
在本项中国大样本真实世界研究,首次报道了在接受PCI的高hsCRP冠心病患者中,延长DAPT与NACE、死亡和MACCE风险降低相关,且没有明显增加出血风险。
多变量 COX 回归分析后,接受延长(>1年)DAPT 治疗的患者与接受短程(≤1 年)双抗治疗的患者相比,减少了NACE(HR=0.763)、全因死亡(HR=0.504)、和 MACCE (HR=0.687)。
这项研究提供了冠心病抗栓治疗的新视角,PCI患者在考虑双抗治疗时程时,应关注hsCRP水平。
在2022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SC)科学年会上,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袁晋青/赵雪燕团队的一项研究成果入选了Moderated Poster壁报展示。
Five-year Outcomes of Prolonged Duration Dual Antiplatelet Therapy in Patients after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with High Level 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 levels: a Large-scale, Real-world Study From China. 2022ESC Moderated Poster
图1 接受延长(>1年)或短程(≤1 年)DAPT 治疗的患者临床事件Kaplan–Meier曲线
经过 5 年的随访,最终共有 3648 人被纳入分析。29.3%的患者双抗时间≤1年),70.7%的患者用药时间>1年。
本研究纳入了阜外医院接受PCI的10,724例冠心病患者,选择hsCRP ≥2 mg/L 、接受了DAPT,且1年内未出现血栓及出血事件的患者进行分析。
、
注:A:净不良临床事件(NACE);B:全因死亡;C: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 (MACCE);D:BARC(2、3或5) 出血
主要终点是全因死亡和净不良临床事件(NACE),包括全因死亡、心肌梗死、中风或出血学术研究联盟 [BARC] 2、3 或 5 型出血)。次要终点是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 (MACCE)(包括全因死亡、心肌梗死或中风)和 BARC 2、3 或 5型出血。
同时,延长双抗治疗患者的出血风险并未明显增加。
炎症是冠心病PCI术后患者的重要残余风险。多项研究显示hsCRP增高的患者,即使接受了PCI治疗和目前指南推荐的抗血小板和他汀等综合治疗,但未来仍然具有较高的血栓事件、甚至死亡风险,对于这部分患者延长双抗的强化抗栓治疗是否可以减少血栓事件尚未见报道。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很多疑难复杂病例,一个医生一生也只能见到一次
China PEACE研究:我国城乡间急性心肌梗死治疗差异在缩小,尚有较大改善空间
11月20日,由国家心血管病中心蒋立新教授带领的ChinaPEACE研究组在Circulation杂志心血管质量和预后子刊发表的最新研究结果表明,2001-2011年十年期间,我国城乡之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的治疗差异大幅缩小。研究显示,2001年,农村医院提供的急性心梗循证治疗明显少于城市医院,但到了2011年,城乡医院在再灌注治疗上的差异消失了(54%vs57%)。杨进刚阜外2023-08-13 08:26:400000全球首次系统绘制成年人心脏单细胞图谱!Nature子刊发表阜外医院胡盛寿院士团队文章
近期,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胡盛寿院士、王利教授团队成功实现了人类心肌细胞的高通量捕获。研究通过对21422个心脏组织细胞进行单细胞测序和分析,在世界上首次系统绘制了成年人心脏的单细胞图谱。论文发表在NatureCellBiology上。现代生物学研究已经进入到了单细胞乃至单分子的时代。细胞生物学的研究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分辨率,最终目标是绘制完整的单细胞图谱。杨进刚阜外2023-09-02 17:05:460000美国学者研究证实:老年人跳广场舞有益身心健康
活跃在各地的广场舞到底对身体有好处吗?近期美国芝加哥学者进行的研究回答了这个问题:广场舞可以让大爷大妈们更健康。这项研究纳入了54位65岁左右不爱动的老年人,他们或者一周跳两次拉丁舞,或者去参加健康教育活动。如此这般4个月后,研究者发现,跳舞的老人比以前走路更快,体育锻炼也更为积极。BMJ刊登中国272城市气温与死亡关系研究:中国最适宜气温22.8℃,心血管病受气温影响大
近日,中国CDC周脉耕和复旦大学阚海东等在英国医学杂志(BMJ)上公布了一项覆盖中国272个主要城市的全国性调查研究结果,最适宜气温为22.8℃。该研究显示,气温与全因死亡和心肺疾病死亡风险呈反J型曲线关系,死亡风险最低时对应的气温为22.8℃,这也是最适宜气温,根据不同疾病死因,最低死亡风险对应的气温为21.6℃~23.7℃。不同气温对应的各疾病死亡风险杨进刚阜外2023-08-24 19:08:0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