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心梗但冠脉狭窄不严重(有何特点,阜外医院俞梦越等研究)
这项研究共回顾性入选2009年1月至2013年7月在阜外医院就诊且行冠脉造影的≤40岁急性心梗患者593例。
临床表现上,这些年轻冠脉非阻塞性和阻塞性心梗患者中,非ST段抬高型心梗比例类似,此外心脏骤停比例前者高于后者(12.5% vs. 4.1%),不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目前研究显示,冠脉非阻塞性心梗患者再住院率明显低于阻塞性心梗患者(6.3% vs.33.2%,P=0.001)。
就冠脉非阻塞性心梗患者预后而言,取决于潜在病因。
冠脉非阻塞性心梗病因主要包括粥样硬化原因和非粥样硬化原因,后者包括冠脉痉挛、微血管功能障碍、自发夹层和血栓/栓塞。
阜外医院俞梦越等进行的一项研究发现,在≤40岁的急性心梗年轻患者中,冠脉非阻塞性心梗占5.4%。
研究显示,冠脉非阻塞性心梗患者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和β受体阻滞剂治疗比例均低于阻塞性心梗患者,而钙拮抗剂治疗比例高于后者,比例高达40.6%。
而且欧美共识文件均建议将心脏磁共振成像作为冠脉非阻塞性心梗的一项关键检查。
研究者指出,冠脉非阻塞性心梗病因具有明显的异质性,明确病因是优化治疗、改善预后的关键所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联合心脏磁共振成像是很好的选择。
冠脉非阻塞性心梗诊断标准符合2019年美国心脏协会发布的定义:(1)符合第4次全球心梗定义;(2)影像学证实非阻塞性冠脉;(3)排除其他可解释临床表现的疾病(包括但不限于肺栓塞、心肌炎、脓毒血症等)。
此外,冠脉微血管功能障碍是非阻塞性心梗的另外一个重要非粥样硬化性原因。研究者强调,应该重视微循环功能检查,包括乙酰胆碱激发试验和腺苷试验。
两类患者在所累及的心脏部位、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比例和左心室射血分数<50%比例方面相似。
研究还显示,与梗塞性心梗患者相比,非阻塞性心梗患者合并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传统危险因素的比例较低,而且总胆固醇水平与糖化血红蛋白更低。
治疗方面,冠脉痉挛建议使用钙拮抗剂;对于冠脉微血管功能障碍患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他汀类药物可改善内皮功能障碍,缓解氧化应激,可能对冠脉微血管功能障碍患者有益。
研究者指出,冠脉痉挛这种病因可能比较普遍,但仅靠普通心电图或24小时动态心电图很难诊断冠脉痉挛,所以在可疑患者中进行行乙酰胆碱激发试验非常有必要,而且已有研究证实试验本身安全且有助于判断预后,因此在有条件的中心应当积极开展。
非阻塞性心梗是指发生了心梗,但冠脉正常(无>30%的狭窄)和轻度冠脉粥样硬化(狭窄30%~50%)。
研究发现,这些年轻冠脉非阻塞性心梗患者,中位发病年龄为34岁,较阻塞塞性心梗患者年龄(中位37岁)更小。
上海中山医院宿燕岗等发现,CRT治疗超反应者终止治疗6个月即出现左心功能减退
临床上,一些接受CRT的患者,术后心脏结构和功能以及症状改善极为显著,当心脏结构和功能恢复正常后终止CRT治疗会怎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宿燕岗等发表研究显示,对于这类超反应者,终止常规持续的CRT双心室起搏治疗后,虽然患者的临床症状与左心室结构无显著恶化,但左心室射血分数显著下降。因此研究者表示,CRT超反应者即使心脏结构和功能恢复正常,仍需接受长期双心室起搏。杨进刚阜外2023-08-03 15:26:48
0000【ESC2019】韩国50万人研究:有心血管病者更应该活动
近期,ESC上发布的一项对近50万人的韩国研究发现,有心血管病的人比健康人从身体活动中获益更多,该研究同期发表在《欧洲心脏杂志》上。图有、无心血管疾病者,体力活动与死亡率之间的非线性关系研究中,在6年的随访期间,不管有或没有心血管疾病,增加体力活动均可以降低死亡风险。但是有心血管疾病的人,每增加500MET-min/周,死亡风险降低14%,没有心血管疾病的人则仅降低7%。杨进刚阜外2023-08-28 13:01:41
0000喝药酒后心慌、头晕、反复晕厥为哪般?Circulation刊发浙江学者警示病例
近日浙江嘉兴学院附属医院心内科学者在Circulation刊发了一则警示病例。一位73岁男子,在喝了泡中药的酒后,心慌、头晕和反复晕厥。该男子有冠心病,2型糖尿病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病史,但无个人或家族性心律失常或心原性猝死病史。杨进刚阜外2023-09-15 11:00:59
0001【病例报道】八旬老妇冠脉造影突然意识丧失,左肢肌力为0,原来是“它”在搞事情
今天的主角是造影剂。病例由中日友好医院CCU的韩镜提供。一位八旬老妇,因诉“间断胸闷、心悸、气短3个月”就诊。经一系列检查诊断为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纽约心脏协会(NYHA)心功能Ⅱ级、高血压2级(高危)。患者在行冠脉造影过程中20分钟时,欲拔除动脉导管时患者出现意识丧失,左侧肢体肌力为0,双眼向右侧凝视。脑血管疾病还是其他?中国慢性便秘诊治指南:对付便秘有四要素
防治便秘是临床上经常遇到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尤其是心血管医生还要担心患者用力排便诱发急性心脑血管意外。但是曾有调查显示,六成医生认为便秘并不好对付。那么,如何合理处理便秘?《中国慢性便秘诊治指南》推荐,合理膳食、多饮水、运动、建立良好的排便习惯是慢性便秘治疗的基础。只有建立良好的排便习惯,才能真正完全解决便秘问题。杨进刚阜外2023-07-30 16:01:47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