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有新发现突变(北大人民医院刘文玲等研究)
32例患者检测到的突变中,PKP2突变11例(11/32,34.4%),DSP突变3例(3/32,9.4%),DSG2突变3例(3/32,9.4%),DSC2突变4例(4/32,12.5%)。5例(5/32,15.6%)患者出现多个突变。基因型-表型分析未显示携带突变患者与未携带患者的任何差别。
18例(18/32,56.3%)患者中发现了4个桥粒基因PKP2、desmoplakin(DSP)、desmoglein-2(DSG2)、desmocolin-2(DSC2)中17个突变,包括6个新突变(6/17,35.3%);非桥粒基因未发现突变。
根据2010年修订的国际专家组的ARVC诊断标准,对32例有症状且临床诊断为ARVC的汉族患者的基因型和表型进行研究。
来源:杨丰菁,仇晓亮,张曼,等. 中国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患者常见基因突变检测及临床分析.中国循环杂志,2022,37:627-632.DOI: 10.3969/j.issn. 1000-3614.2022.06.010.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刘文玲等研究发现,PKP2突变是我国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患者中最常见的突变基因,在本研究中未发现非桥粒基因突变。
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ARVC)是一种与心律失常性心原性猝死风险增加相关的遗传性心肌疾病。ARVC 相关基因目前发现了 15 个,包括 5 个桥粒蛋白基因(JUP、DSP、PKP2、DSG2、DSC2)和10 个非桥粒蛋白。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相关推荐
疫情究竟几时休?中疾控权威专家表示,新冠或将成季节性疾病?
其实最近几个月我们很少听到有关新冠病毒的消息,很多人都认为,新冠已经彻底消失了。现在不少地区和省市已经下发相关通知,表示公众场合没有戴口罩的必要,越来越多的人脱下口罩,大口大口的呼吸新鲜空气。疫情已经消失,这成了大家的共识,可前几天举办的2023全国疫苗与健康大会上,中疾控首席专家董小平先生表示:疫情或许并没有消失。健康号2023-04-17 17:39:030000NEJM研究显示,忽胖忽瘦的冠心病患者死亡风险高
近期发表于NEnglJMed上一项来自纽约大学医学院的研究显示,忽胖忽瘦可大大增加冠心病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和死亡风险。杨进刚阜外2023-08-07 16:15:440000南京学者:变老、肥胖会让心脏周围“油大”
当心脏被心周脂肪这层“油”厚厚地裹上可不是什么好事,因为心周脂肪会产生大量促炎症细胞因子,加重动脉粥样硬化。这层“油”和什么有关?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中西医结合医院楼青青、李佳凝等研究显示,一个人是老是少,是男是女,血压高低、胖还是瘦、总中等强度体力活动能量消耗够不够,都与心周脂肪体积有关。德国研究称:个儿高腿长的人,不易得糖尿病
也许一个人的身高也是一种潜在的生命信息,比如曾有研究显示个儿高的人癌症风险高。不过,近日一项发表在《糖尿病学》上的德国研究给高个儿带来了好消息:越高得糖尿病风险就越低。该研究显示,在考虑了年龄、生活方式、受教育水平及腰围等因素后,身高每增长10cm,男性和女性罹患糖尿病的风险就分别减少41%和33%。50岁的李咏,永别了!英年早逝的警示
50岁的李咏,永别了。年轻,最让人唏嘘。李咏抽烟多,精神压力也大。吸烟:最危险全球目前每年癌症新发病例约1409万人,死亡约820万人。中国癌症发病率位居全球74位,发病人数全球第一。约1/3癌症死亡源于5种行为和危险因素:肥胖、水果和蔬菜吃得少、缺乏运动、吸烟和饮酒。杨进刚阜外2023-08-24 17:30:43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