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班身体活动,也可防高血压!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新分析

生命在于运动。大量研究已证实,每天即便少量增加身体活动也能带来健康获益,包括做家务、闲暇时间(运动锻炼性)身体活动等。
7月13日,安徽医科大学和南方医科大学研究人员联合发表的一项基于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项目的新研究发现,交通出行过程中的适量身体活动,也有助于降低高血压发生风险。
对于很多没时间专门锻炼的上班族来说,如果没有时间专门去锻炼,上下班不论步行、骑自行车还是开车,只要有适量的身体活动,就有预防高血压的作用。
该研究显示,交通出行过程中的身体活动量与新发高血压风险呈U型曲线关系。

每周交通出行身体活动量与新发高血压风险之间的关系
当每周交通出行身体活动量为213~394 代谢当量(MET)-min时,高血压发生风险最低。
每周交通出行身体活动<213 MET-min及≥394 MET-min时,高血压发生风险分别增加29%和15%。

进一步分析显示,步行、骑自行车、开机动车时的身体活动量均与新发高血压风险之间的关系均为类似的U型曲线关系。
该研究从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项目中一共纳入9350名基线无高血压的成年人,中位随访8年期间,2949人出现高血压。
此前,南方医科大学秦献辉等利用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项目开展的另一项研究表明,不论男士还是女士,适量的职业性(工作时)身体活动,也有助于降低高血压风险,但重体力活动会增加女士的高血压发生风险。
从目前的证据来看,不论是职业性、交通出行、家务性、闲暇时间(运动锻炼性)身体活动,只要适量,对身体总体是有益的。
中国健康生活方式预防心血管代谢疾病指南推荐,健康成年人每周应进行至少 150 min 中等强度或至少 75 min 高强度有氧身体活动,或相当量的两种强度活动的组合。
来源:[1] Transportation physical activity and new-onset hypertension: A nationwide cohort study in China. Hypertens Res. 2022 Jul 13.
不同血压水平,首选运动方式不同!欧洲运动降压处方共识
根据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中国2017年有254万人死于高收缩压,其中95.7%死于心血管疾病。中国高血压患病率总体呈上升趋势。缺乏身体活动是主要原因之一。近日,欧洲心脏病预防协会(EAPC)和ESC高血压理事会发表了有关预防和治疗高血压的个性化运动处方的共识文件,认为对于高血压患者,运动降压确实有效,并提出根据血压水平,选择不同的运动方式降压。【查看全文】杨进刚阜外2023-09-14 22:00:31
0000JAMA刊文称,做心脏手术时顺便封堵左心耳,可降低死亡和中风风险
关于左心耳封堵封堵术对于预防房颤和卒中等事件的意义,目前的证据有限。有研究发现,在房颤患者中,左心耳封堵术可降低血栓栓塞事件风险。也有研究表明,左心耳封堵术与术后房颤风险增加有关。近期,美国梅奥医疗中心研究人员在JAMA上发表的一项回顾性队列研究提示,在做冠脉搭桥或瓣膜手术等心脏手术的同时,顺便封堵左心耳可显著降低中风和全因死亡风险。救治心原性休克,单用ECMO或还不够!阜外医院11年经验
心血管外科术后心原性休克是心脏外科术后最危险的并发症,阜外医院将ECMO联合IABP作为短期辅助策略应用于心原性休克的救治,获得良好临床疗效。阜外医院侯剑锋等发表研究共纳入2006年2月至2017年3月阜外医院接受ECMO与IABP联合辅助治疗心原性休克患者60例,分析数据显示,联合辅助策略的脱机率和生存出院率分别为48.3%和43.3%。避免“铁路警察各管一段”!美国心脏协会建议关注外周动脉疾病
近日,美国心脏协会(AHA)的一份声明直指下肢外周动脉疾病,认为虽患病率较高却缺乏充分的诊治。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如果一个人外周动脉疾病,那么其心脑血管也非常可能存在一定程度闭塞。葛均波院士等也指出,由于学科的细分,以冠脉疾病、卒中、外周动脉疾病为代表的泛血管疾病等被列入不同的学科,由心血管内科、神经内科、心脏外科、神经外科、血管外科、放射科等不同科室分别进行管理,也就是“铁路警察各管一段”。CAMI 研究揭示中国心梗再灌注率低的原因
近十多年来,我国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发病率和因AMI造成的死亡率逐年递增,院内死亡率没有明显降低。各级医院对AMI救治存在明显差异,其中再灌注治疗率仍不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