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房颤(手术风险高,JACC美国研究)
近日,JACC发表的一项美国研究提示,非心脏术前已有的房颤对患者的预后不利,会显著增加死亡、心衰、中风发生风险。
将房颤加入该指数后,可显著改善其对非心脏术后患者30天不良事件的预测价值。
此外,有房颤的患者住院时间较长,中位数为5天,而无房颤的患者住院中位数为4天。
研究者指出,这个用现有数据很难解释,可能与应用抗凝药物有关,因为血栓形成是诱发心梗的重要因素。
需要注意的是,尽管在该研究中,经倾向评分匹配后,有房颤的患者非心脏术后30天死亡、心衰、中风、全身栓塞、大出血风险分别增加了31%、31%、40%、59%、14%,但心梗发生风险却降低了19%。
在该研究中,心梗风险的降低主要见于CHA2DS2-VASc评分≥2分即中风风险高的房颤患者,而这些患者很有可能服用了抗凝药。而在CHA2DS2-VASc评分为0或1分的患者中,心梗风险并未降低。
述评专家也认为,房颤对于非心脏术后的不良事件有重要预测价值,现在是时候修改该指数了。
非心脏手术前的心血管风险评估是否应该包括房颤,此前一直没有定论,目前广泛应用的改良心脏风险指数(RCRI)并不包括心律失常。
但这个解释可能并不是唯一机制,因为如果口服抗凝药能预防心梗,也能预防术后中风,但该研究中患者术后中风风险增加了40%。
该研究于2015~2019年纳入860万余例行择期非心脏手术的医保患者,其中16.4%有房颤,这些患者年龄较大,男士和合并症比例均较高。
研究者指出,该研究结果表明,房颤应作为危险因素,纳入围术期评估心血管发病和死亡风险的评分系统中。
来源:[1]Preoperative Atrial Fibrillation and Cardiovascular Outcomes After Noncardiac Surgery. J Am Coll Cardiol. 2022, 79(25):2471-2485.[2]Should Atrial Fibrillation Be Included in Preoperative Risk Assessment for Noncardiac Surgery?. J Am Coll Cardiol. 2022, 79(25):2486-2488.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很多疑难复杂病例,一个医生一生也只能见到一次
心梗左回旋支闭塞,心电图这样表现!北大人民医院研究
杨进刚阜外2023-10-02 17:50:02
0000心衰合并房颤,需抗凝!Circulation综述
近日,Circulation一篇文章就心衰常合并房颤的管理进行了阐述。文章指出,超出一半的心衰患者会在发病时或者随访期间发生房颤,而且这种心衰相关的房颤更影响心脏功能及预后。尽管二者共存比例高,但现有病理生理学证据与实验依据均不足以回答有关射血分数降低的心衰(HFrEF)或射血分数保留的心衰(HFpEF)合并房颤的一些基本问题。杨进刚阜外2023-09-29 11:47:23
0001阜外医院CHIEF亚组研究:生活方式干预未取得预期效果,但能坚持者心血管事件下降55%
阜外医院李卫等近期报告了CHIEF研究生活方式干预亚组研究结果。总体而言,在服用降压药物的基础上,生活方式干预组的患者虽然能够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但经过3.5年的随访,带来的血压降低幅度较小,生活方式干预组和非干预组的严重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没有明显差别,干预组为2.2%,对照组2.4%。杨进刚阜外2023-08-06 10:09:37
0000【新时代、新起点】第二届北京国际心血管病学大会暨京津冀一体化年会成功召开
2018年1月12-14日,由北京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成功举办了第二届北京国际心血管病大会(BICC)暨京津冀一体化年会(JJJI)。北京医学会心血管分会主任委员、大会主席杨跃进教授表示,本届大会遵循“面向京津冀、面向未来、面向基层、面向临床、面向青年”的原则,秉承“传承求创新,规范求实效,质量求安全,合作求引领,交流国际化”的宗旨,目的是进一步促进京津冀地区心血管病学的发展。杨进刚阜外2023-08-14 08:40:36
0000日本人长寿有十个秘诀
日本人长寿全球知名,男女平均均近耄耋之年。有何秘法?近日,日本学者透露了十个长寿秘诀处方(LifelongHealthSupport10,LHS10)。长寿秘方是由日本国家脑心血管中心的预防医学专家开发和总结,已被广泛用于人群健康指引,以预防心血管病、癌症、认知能力下降以及高血压、糖尿病和肥胖等心血管主要危险因素。这十个长寿秘诀如下:1.不吸烟杨进刚阜外2023-09-27 17:00:58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