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让主动脉支架更加个体化?华信医院3D打印动物实验研究
随着老龄化进程及高血压患病率的居高不下,主动脉病变“水涨船高”,主动脉腔内修复术也广泛应用,但是临床上使用的支架普遍对血管的几何顺应性较差,进而导致部分病例存在内漏或支架源性新发破口等并发症。
那么,应用3D打印来个个体化主动脉覆膜支架结合改良输送系统治疗主动脉扩张性疾病可行否?
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唐峰、黄树杰等动物实验研究发现,这在技术上是可行的。
研究者将6只实验用猪随机等分为个性化支架组和标准化支架组,获取主动脉 CT 血管造影图像并用 3D 打印技术制作个性化及标准化直筒型主动脉覆膜支架,同时制作相匹配的输送系统并完成支架腔内精准置入。
术后 1 个月造影显示,个性化支架组均无移位及内漏,标准化支架组1只实验猪发生不可纠正的I型内漏。

为明确个性化支架对靶血管的血流动力学是否产生影响,研究者还对置入术后降主动脉以及覆膜支架内各部位进行了动态血压测量,结果显示,两组实验猪支架术后主动脉各位置血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这表明个性化支架能较好贴覆主动脉管壁,而未造成主动脉缩窄或扭折。
此外,病理结果未见两组实验猪血管内膜损伤。
研究者介绍,该研究通过 3D 打印及可控沉积技术设计制作个性化支架,3D 打印的优势在于覆膜与支架的一体化塑形和融合,并获得了对弯曲血管几何的顺应特性;可控沉积技术可辅助控制 3D 打印喷头的方向及打印厚度,以更高效和精确的制作个性化支架模型。
研究者还在现有捆绑式支架释放系统上进行改良,于支架顶端固定可显影限位环,结合大弯侧限位释放导丝,确保覆膜支架于冠状面、矢状面均契合降主动脉几何结构。
实验结果显示该定位技术可行并且安全,实现了个性化支架的弯曲方向与降主动脉方向一致。
不过研究者也指出,还有待今后研究中扩大样本量并延长随访时间,来进一步明确安全有效性。
来源:黄树杰,龙安妮,王迁,等. 基于3D 打印技术的个性化主动脉覆膜支架的动物实验研究. 中国循环杂志, 2020, 35: 390-394.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世卫组织发布加工食品限钠标准
饮食不健康,吃得咸,是全球面对的一个公共卫生问题。据报道,全球每年估计有1100万人死于不良饮食,其中有300万可归因于钠摄入过高。为了应对这一问题,近日,世卫组织发布了全球不同加工食品的钠含量标准,其中主要针对64种食物和饮料。根据这一标准,每100g薯片中最多应包含500mg钠;每100g糕点或馅饼中最多120mg钠;每100g加工肉类中最多360mg钠。高血压,或可分为六类!上海十医院张毅、徐亚伟文章
杨进刚阜外2023-10-02 12:35:14
0000中国有1.32亿居民有慢性肾病!Lancet慢性肾病全球疾病负担:老龄化驱动慢性肾病井喷
近日,全球疾病负担最新研究显示,2017年全球有6.975亿慢性肾病患者,而有1/3在中国和印度。研究显示,2017年全球有123万人死于慢性肾病,较之1990年增加了41.5%。全球平均患病率为9.1%,较之1990年增加了29%,共有6.975亿患者。其中中国和印度分别有1.32亿和1.15亿。美国、印度尼西亚、俄罗斯、日本等超过1000万。杨进刚阜外2023-09-02 15:24:08
0000JAMA发文称,三分之二心梗或为2型,预后堪比肿瘤,达比加群或有益?
所谓的2型心梗,根据2007年“心肌梗死再定义”专家共识所分类定义,指心肌氧需求的增加或供给减少所致的心梗,比如冠脉痉挛、冠脉栓塞、贫血、心律失常、高血压或低血压等所导致的心梗。其诊断标准主要包括:心肌坏死标志物异常,如肌钙蛋白升高;提示罹患急性冠脉综合征或非缺血心肌损伤的临床症状或迹象缺乏;鉴别由心理应激所致心肌氧供需失衡。2型心梗让人“忧心”之处有三:海南“候鸟人群”一旦得心梗,就比较危重
一半寒冷,一半温暖,每年从寒冷飞往温暖的“候鸟人群”很多。近期,付振虹等进行的研究显示,如果“候鸟人群”发生心梗,一般会在平均3天左右发生。而且一旦发生,病情更为严重,预后更差。有些人认为会不会因为是“候鸟”老人发病多?其实不是的,与海南本地发病的心梗相比,“候鸟人群”年纪较轻,高血压、糖尿病、吸烟和血脂水平与当地人群相似。杨进刚阜外2023-08-13 09:07:14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