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MA发文称(三分之二心梗或为2型,预后堪比肿瘤,达比加群或有益)
所谓的2型心梗,根据2007年“心肌梗死再定义”专家共识所分类定义,指心肌氧需求的增加或供给减少所致的心梗,比如冠脉痉挛、冠脉栓塞、贫血、心律失常、高血压或低血压等所导致的心梗。
6. 实施改进医疗质量的医疗卫生政策
2. 多学科联动
4. 应用非维生素K拮抗剂口服抗凝剂
二是预后差堪比肿瘤。2型心梗预后极差,确诊后不到40%的患者能活过5年。
近期,一项名叫MANAGE的临床试验,纳入了1754例非心脏手术后的心肌损伤患者,分别给予达比加群和安慰剂治疗,结果发现,达比加群组较安慰剂组主要血管事件发生率显著降低(11% vs 15%,P = 0.01),出血并发症相似(3% vs 4%,P =0 .76)。
UTROPIA注册研究发现,249例记录肌钙蛋白水平的急诊心梗患者中有64%为2型心梗,而且随着2017年国际疾病分类对2型心梗的编码和高敏肌钙蛋白检测的推广,2型心梗将更为多见。
一是不少见。UTROPIA注册研究显示64%心梗为2型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2型心梗患者虽然绝大多数死于非心血管病,但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也不算少。活过5年的患者也有约30%的人发生心血管事件。
5. 个体化实施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
2型心梗让人“忧心”之处有三:
三是2型心梗患者30天再入院率高,医疗资源打折,医疗花费增加。
由于不同研究的设计不同,2型心梗中冠状动脉疾病的罹患率在36%~78%。
来源:McCarthy CP, et al. Type 2 Myocardial Infarction-Diagnosis, Prognosis, and Treatment. JAMA. 2018 Jun 11. DOI:10.1001/jama.2018.7125.
如果医疗体系对于30天再入院率超标的医院加以适宜惩处,或有助于督促医疗质量提高,并改善出院后医疗照护。
欢迎购买《GAP-CCBC精彩病例荟萃2018》
“很多疑难复杂病例,一个医生一生也只能见到一次。”而《GAP-CCBC精彩病例荟萃2018》就是这样一本书。
抗血小板药、β阻滞剂以及他汀类药物的好处,都是在1型心梗患者中经过证实的,但对于2型心梗如何,尚不明确。
鉴于2型心梗的医疗复杂性和非心血管死亡率,根据实际中不同临床场景,多学科合作很有必要。此外,心脏康复很利好1型心梗,那么是否也会让2型心梗患者同样获益,也值得进一步研究。
3. 降低1型心梗患者心血管风险的传统医疗策略需要在2型心梗患者中验证
其诊断标准主要包括:心肌坏死标志物异常,如肌钙蛋白升高;提示罹患急性冠脉综合征或非缺血心肌损伤的临床症状或迹象缺乏;鉴别由心理应激所致心肌氧供需失衡。
鉴于2型心梗的异质性,基于不同病理生理学基础进一步让定义精确化,有助于实施更有针对性的临床干预措施。
1.改进心梗定义,使其更为明确
常见的癌症如乳腺癌、前列腺癌、结直肠癌的5年存活率都在45%~80%。1型心梗5年存活率也在60%~65%。预后这么差,或许与2型心梗多发于合并症较多的老年患者中有关。
不过,这项试验结束的有点早,试验主要结果的定义中途还变了一变,另外治疗中断率也较高(>40%)。未来或值得进一步研究来明确新型口服抗凝药对2型心梗的防治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过去了10个年头,但2型心梗临床管理相关的指南、共识一直是空白的,相关前瞻性高质量的循证医学证据也是远远有限的。诊疗如何向前迈步,死亡率如何降低?方向有六:
此外,估计有30%的2型心梗患者在确诊5年内发生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鉴于此,貌似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会对梗阻性冠脉疾病的2型心梗患者有益,不过理论而已还需验证。
蒋雄京等报告阜外医院2047例肾动脉狭窄诊治经验:病因与年龄性别密切相关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蒋雄京等对阜外医院15年来的2047例肾动脉狭窄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动脉粥样硬化、大动脉炎及纤维肌性发育不良是肾动脉狭窄的三大病因。在2047例患者中,1668例(81.5%)为动脉粥样硬化,259例(12.7%)为大动脉炎,86例(4.2%)为纤维肌性发育不良,其余34例患者(1.6%)为其他病因。研究者发现,随着年龄的增加,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肾动脉狭窄增多。杨进刚阜外2023-07-30 14:50:360000JAMA研究称,收缩压降低≤120 mmHg,可防人变傻
大脑是高血压的“靶子”,脑卒中、痴呆、脑损伤等都在列。之前,SPRINTMIND研究显示,对于伴有心血管危险因素者,在平均3.2年将内,收缩压控制在120mmHg或更低,可降低19%的轻度认知障碍风险,15%的全因痴呆风险。而近日,SPRINTMIND研究一项新结果又对上述作了脚注:强化降压,延缓白质病变积聚,从而减轻年龄相关的脑损伤。中山大学学者发现,粮食吃得少,房颤风险高
近日,据HealthDay报告,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庄晓东等开展的一项研究提示,碳水化合物摄入量长期较低的人,可能更容易出现房颤。该研究显示,与碳水化合物摄入量适度(碳水化合物热量占总热量比例为45%~52%)的人相比,长期摄入量较低(总热量占比不足45%)的人发生房颤的风险增加了18%。研究者还发现,不论用哪种蛋白质或脂肪替代碳水化合物,房颤发生风险均升高。阜外医院吴永健等研究称:我国二尖瓣反流首因是退行性病变
阜外医院吴永健、诸葛瑞琪等发表的大型单中心回顾性研究数据显示,我国二尖瓣反流患者中,≥60岁的老年患者占比高达四成,≥80岁的高龄患者也占1.38%。而且,退行性病变是老年二尖瓣反流的首位病因,占41.18%。对于<60岁的二尖瓣反流患者,首要病因同样是退行性病变而非风湿性病变。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刊登“里程碑式研究”:降糖新药既保心又保肾,首次证明可预防糖尿病肾病患者肾衰
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中有10%~40%会并发糖尿病肾病,但是一直以来延缓肾病进展方面不够满意。不过办法总比困难多,近日一项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的名叫“CREDENCE”的研究带来了好消息:卡格列净可降低30%糖尿病肾病进展为肾功能衰竭的风险。杨进刚阜外2023-08-26 13:00:42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