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CRT治疗心衰有新策略(PACE杂志阜外医院华伟教授等多中心研究)
来源:Hua Wei, Cai Lin, Su Yangang et al. Acute Hemodynamic Impact of Atrioventricular Delay and Left Ventricular Pacing Vector Programming in MultiPoint Pacing [J]. Pacing Clin Electrophysiol. 2022 Mar 20. doi: 10.1111/pace.14485. Online ahead of print.
该结果提示,左室多部位起搏结合AV间期优化可提供更好的血流动力学效果。
75%的患者经最佳AV间期优化后的ΔdP/dt改善优于单一左室位点起搏。
该研究结果显示,CRT左室多部位起搏相较单一左室位点起搏具有更优的ΔdP/dt改善(25.8±13.4% vs. 24.5±13.1%,p=0.040)。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很多疑难复杂病例,一个医生一生也只能见到一次
该研究是国内首个针对CRT左室多部位起搏血流动力学评估的前瞻性多中心急性血流动力学研究,对CRT最佳起搏向量的选择及最佳程控参数的优化具有指导意义。

本研究纳入了国内包括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等6个中心总计20名植入CRT左室多部位起搏的患者,应用术中置入左心室的压力导丝实时监测左室压力,分析不同AV间期设置下不同起搏向量的急性血流动力学参数(左心室压力上升的最大速率,ΔdP/dt)。
近期,阜外医院华伟教授牵头的一项前瞻性多中心研究评估CRT左室多部位起搏中优化AV间期对急性血流动力学的影响,研究结果发表于起搏电生理专业期刊PACE杂志。
心脏再同步治疗(CRT)是治疗严重心衰伴心室收缩失同步患者的有效方法。其中,左室多部位起搏相较单一左室位点起搏可提供更多的治疗选择。
有四分之一国人在弹”死亡四重奏”
近期,一项纳入20余万国人的研究发现,国人代谢综合征已成灾,患病率已高达24.5%。代谢综合征是指一个人同时有血糖代谢异常、超重或肥胖、血脂紊乱和高血压几种情况。因为有代谢综合征的人患心脑血管病的风险增加3倍,过早死亡的风险也大幅增加,有人将其称为“死亡四重奏”。“死亡四重奏”可能是21世纪导致冠心病、中风高发,威胁人类健康与生命安全的头号杀手。美研究者称,年轻1型糖尿病患者的血压目标应<120/80 mmHg
目前,美国糖尿病协会(ADA)建议,心脏病风险较低的糖尿病患者以140/90mmHg为降压目标,有心脏病或心血管高危糖尿病患者则以130/80mmHg为目标。但近期美国匹兹堡大学研究人员报告的一项研究提示,ADA的上述降压目标并不适合1型糖尿病年轻成年患者。阜外医院梁岩等研究称,我国急性胸痛患者应用高敏肌钙蛋白诊断效果好
阜外医院梁岩教授研究团队在本刊发表的一项研究表明,对于疑似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2015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SC)非ST段抬高型ACS(NSTE-ACS)管理指南提出的高敏心肌肌钙蛋白(hs-cTn)的3h诊断流程可行性强,准确性高。杨进刚阜外2023-08-26 12:05:34
0002“坏胆固醇LDL-C越低越好”受质疑,挑战PCSK9抑制剂安全性:Neurology杂志研究称,<70mg/dl脑出血风险增倍
作为人体内的“坏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与心脑血管病的发生、发展非常密切,因此降LDL-C是预防心脑血管病的重要措施之一。而且,近年来不少研究提示,LDL-C可能降得越低越好。在业界热议的FOURIER研究中,心血管高危患者的LDL-C水平最低降至19mg/dl都未出现明显的不良事件,这比新生儿的平均LDL-C水平(35mg/dl左右)都要低。TAVI术后新发左束支阻滞,多不需要临时起搏!美国心脏病杂志研究
本刊有文章报告,新发左束支传导阻滞是TAVR术后最常见的传导阻滞类型,在第一代瓣膜中,其发生率约为4%~65%。主动脉瓣与心脏传导系统解剖学上的毗邻关系是TAVR术后传导异常发生的基础。近日,美国心脏病杂志发表研究提示,TAVI术后新发左束支传导阻滞,临时起搏多不必要。该研究中,338例TAVR患者中共有83例患者术后新发左束支传导阻滞,发生率25%。杨进刚阜外2023-09-26 17:00:59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