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CRT治疗心衰有新策略(PACE杂志阜外医院华伟教授等多中心研究)
75%的患者经最佳AV间期优化后的ΔdP/dt改善优于单一左室位点起搏。
来源:Hua Wei, Cai Lin, Su Yangang et al. Acute Hemodynamic Impact of Atrioventricular Delay and Left Ventricular Pacing Vector Programming in MultiPoint Pacing [J]. Pacing Clin Electrophysiol. 2022 Mar 20. doi: 10.1111/pace.14485. Online ahead of print.
该结果提示,左室多部位起搏结合AV间期优化可提供更好的血流动力学效果。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很多疑难复杂病例,一个医生一生也只能见到一次
该研究是国内首个针对CRT左室多部位起搏血流动力学评估的前瞻性多中心急性血流动力学研究,对CRT最佳起搏向量的选择及最佳程控参数的优化具有指导意义。
心脏再同步治疗(CRT)是治疗严重心衰伴心室收缩失同步患者的有效方法。其中,左室多部位起搏相较单一左室位点起搏可提供更多的治疗选择。

该研究结果显示,CRT左室多部位起搏相较单一左室位点起搏具有更优的ΔdP/dt改善(25.8±13.4% vs. 24.5±13.1%,p=0.040)。
本研究纳入了国内包括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等6个中心总计20名植入CRT左室多部位起搏的患者,应用术中置入左心室的压力导丝实时监测左室压力,分析不同AV间期设置下不同起搏向量的急性血流动力学参数(左心室压力上升的最大速率,ΔdP/dt)。
近期,阜外医院华伟教授牵头的一项前瞻性多中心研究评估CRT左室多部位起搏中优化AV间期对急性血流动力学的影响,研究结果发表于起搏电生理专业期刊PACE杂志。
放了支架,应查这个血糖指标!
阜外医院俞梦越、安阳市中医院郭玉凡等研究表明,对于冠脉放了支架心肌梗死患者,糖尿病前期对心血管预后有一定消极影响,糖尿病更是患者远期预后不佳的重要危险因素。研究者指出,无论有无糖尿病,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应推荐常规筛查糖化血红蛋白(HbA1c),这不仅有助于患者远期预后的评估,更有助于患者后续治疗方案的制定。杨进刚阜外2023-09-19 10:11:19
0000剑桥大学60万人研究:每天一杯小酒,也减寿!
小饮怡情,又保护心血管?错了。近期英国剑桥大学学者对19个国家60万人就饮酒习惯和健康进行的研究表明,每周饮酒多于5杯就减寿。一周5杯酒,每天还不到1杯呢。这里的5杯就是饮酒的安全最上限了,有差不多100g纯酒精。研究显示,喝的越多,死亡风险越高(图1),寿命越短。如果每周饮酒≥10杯,就能让人减寿1~2年;每周饮酒≥18杯,减寿4~5年。图1日常饮酒与全因死亡风险杨进刚阜外2023-08-15 17:31:58
0000JACC:对于高血压前期或1级高血压,低盐 饮食干预比降压药还管用
好好吃饭比吃降压药还顶用?近期一项发表于JACC上的研究确实显示,对于高血压前期或1级高血压患者,低盐饮食干预的降压效应堪比吃药,甚至比降压药还管用。长期被美国心脏协会所推荐的饮食叫DASH饮食,主要包括丰富的果蔬、全麦、以及低脂或无脂乳制品、鱼类、家禽、豆类、坚果种子类等。研究者指出,这一研究结果提示,对于高危或1级高血压患者,饮食干预应该纳入常规一线治疗。处理支架再狭窄和支架血栓,应常规用IVUS和OCT指导!SCAI共识
支架再狭窄和支架血栓仍然是一个常见的临床问题。腔内成像技术提高了对支架再狭窄和支架血栓的潜在机制的了解。近日,心血管造影与介入学会(SCAI)发表了支架再狭窄和支架血栓管理专家共识。共识建议,在初次支架置入时应采用腔内成像技术(IVUS和OCT)指导,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支架再狭窄和支架血栓。当发生支架再狭窄或支架血栓时,也建议进行腔内成像技术了解其发生原因并进行有效的干预。支架再狭窄杨进刚阜外2023-10-03 10:05:37
0000开滦研究:睡眠超8小时者房颤风险增50%,加上打鼾风险增倍
华北理工大学开滦医院吴寿岭教授等开展的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表明,每日睡眠时间超过8小时者,房颤发生风险明显升高,较睡眠时间7小时者增加50%。睡眠时间长打鼾者房颤风险更高,大约增加1倍。研究者指出,“睡眠时间较长可能是房颤发生的潜在预测因素或指标。”他们认为,应鼓励和支持大众以每晚睡7小时左右为目标,这或许有助于降低我国日益升高的房颤患病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