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滦研究(睡眠超8小时者房颤风险增50,加上打鼾风险增倍)
其中,睡眠时间≥8小时的男士房颤风险增加46%,但在女士中该现象不明显。
多因素分析表明,以睡眠时间7小时者做参照时,睡眠时间≤6小时以及≥8小时者的房颤发生风险分别增加7%和50%。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该研究纳入87 693例受试者,中位随访近8年(7.89年)。在该队列中,一半以上(56.41%)的受试者睡眠时间≥8小时,睡眠时间≤6小时和6~8小时者分别占24.16%和19.43%。
华北理工大学开滦医院吴寿岭教授等开展的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表明,每日睡眠时间超过8小时者,房颤发生风险明显升高,较睡眠时间7小时者增加50%。睡眠时间长 打鼾者房颤风险更高,大约增加1倍。
来源:Qiaofeng Song, Xiaoxue Liu, Wanning Hu, et al. Long Sleep Duration Is an Independent Risk Factor for Incident Atrial Fibrillation in a Chinese Population: A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Scientific Reports 7, Published online: 16 June 2017
研究者指出,“睡眠时间较长可能是房颤发生的潜在预测因素或指标。”他们认为,应鼓励和支持大众以每晚睡7小时左右为目标,这或许有助于降低我国日益升高的房颤患病率。
此外,睡眠时间≥8小时的60岁以下人群房颤风险增加86%,但在60岁以上人群中该现象也不明显。
研究者发现,睡眠时间与房颤风险之间的关系不受性别和打鼾的影响。
对于睡眠时间≥8小时的人来说,如果还存在打鼾的现象,那么房颤风险更高,大约会增加1倍。
0004
相关推荐
加拿大研究:吃大豆能降低胆固醇
加拿大多伦多圣迈克尔医院学者对46项研究进行的荟萃分析显示,大豆蛋白可降低成人3%~4%的“坏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研究者认为,如果少吃点高脂饮食以及富含胆固醇的肉类,多吃点大豆,会更有益于心脏健康。研究者希望,公众能够将植物性饮食作为一种健康的选择。而1月22日,加拿大卫生部发布的2019版加拿大饮食指南草案也与此不谋而合。频发室早,易发房颤!中国台湾研究
一项来自中国台湾的单中心、回顾性、大规模人群研究提示,室早负荷较高(24小时内≥1000次)的人,容易出现房颤。该研究一共纳入16030名基线无房颤的成年人,根据24小时动态心电图结果,其中12%为室早负荷较高(中至高负荷,24小时内≥1000次)。杨进刚阜外2023-10-02 10:12:04
0000JAHA刊登南京学者文章:中风后还吸烟,复发风险翻倍
吸烟是脑卒中(中风)的重要危险因素,戒烟对于防治中风至关重要。然而,部分患者即便中风了仍然不戒烟。南京大学附属金陵医院徐格林教授等发现,初次中风发作后如果继续吸烟,3个月后中风复发的风险比从不吸烟的患者几乎翻倍。而且,吸烟量越大,复发风险越高。研究者对南京卒中注册登记研究项目中首次中风发作的3069例患者进行了随访追踪。在这些患者中,43.4%从不吸烟,8.6%曾吸烟,48%为当前吸烟者。经皮肺动脉瓣置入术中国专家建议:并发症防治的九个要点
为了让我国经皮肺动脉瓣置入术更为规范、健康推广和发展,近期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结构性心脏病学组和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结构性心脏病专业委员会联合发布了《经皮肺动脉瓣置入术中国专家建议》。该建议涵盖了经皮肺动脉瓣置入术的资质要求,适应证和禁忌证,术前评估,术中操作要点以及并发症的防治进行了扼要阐述。以下为其并发症防治要点:1.冠状动脉受压迫黄瑞仁:可吸收支架也可治疗复杂病变
昨天上午,台湾介入性心脏血管医学会理事长、台湾台大医院黄瑞仁教授介绍了生物可吸收支架(BRS)在复杂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中的应用证据和经验。黄瑞仁教授黄教授指出,BRS早期仅用来处理相对简单的冠脉病变,“实际上,BRS用来处理比较复杂的冠脉病变也是安全、可行的。”黄教授表示。杨进刚阜外2023-07-28 16:27:04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