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研究称,β阻滞剂增加慢阻肺住院风险
据以往的观察研究,β受体阻滞剂可以降低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病情恶化和死亡的风险。
近期,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的一项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推翻了这一看法。
这项研究发现,在没有明确β受体阻滞剂使用指征的中重度COPD患者中,美托洛尔组和安慰剂组首次COPD恶化的时间相似,而且在接受美托洛尔治疗的患者中,因病情恶化住院更为常见。
这项前瞻性随机试验将40-85岁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病的532名患者分为β受体阻滞剂(长效美托洛尔)组和安慰剂组。
所有患者均有慢性阻塞性肺病的临床病史,伴有中度气流受限和加重的风险。
美托洛尔组和安慰剂组的首次发作前中位时间组间无差异(202天vs 222天)。
美托洛尔增加了病情恶化导致住院的风险(危险比=1.91)。
两组中可能与美托洛尔有关的副作用发生率相似,非呼吸性严重不良事件的总发生率也相似。在治疗期间,美托洛尔组有11例死亡,安慰剂组有5例死亡。
来源:Mark T. Dransfield, et al. Metoprolol for the Prevention of Acute Exacerbations of COPD。N Engl J Med, 2019,381: 2304-2314.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0001
相关推荐
新近房颤,建议优先恢复窦律!韩国研究
心室率控制和节律控制(恢复窦性心律)是改善房颤患者症状和预后的两项主要治疗措施。既往研究表明,这两种措施在改善房颤预后方面效果类似,但近年来的一些研究发现,尽早控制节律可更显著降低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12月10日,韩国学者发表在《美国心脏协会》杂志上的一项大规模回顾性队列研究提示,对于近期新诊断房颤的患者,与控制心室率相比,尽早控制节律可进一步显著降低中风和心衰相关住院风险。下腔静脉触发点,也可引发房颤!JACC子刊葛均波、刘少稳等研究
在房颤射频消融过程中,识别肺静脉以外的房颤触发位点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近期,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葛均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刘少稳教授等发表在JACC临床电生理子刊上的一项研究表明,下腔静脉是阵发性房颤的一个罕见但潜在的触发位点,可通过局部射频消融来识别和安全消除。该研究显示,隔离肺静脉后,来源于下腔静脉的异位搏动,在心电图所有导联表现为窄P'波间期和负向P'波。杨进刚阜外2023-09-29 14:51:34
0000新型支架治疗肺动脉分支狭窄安全有效!阜外医院潘湘斌等研究
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术后残余的肺动脉狭窄是常见的术后并发症之一。阜外医院潘湘斌等研究提示,初步临床实践表明,新型Pul-Stent支架置入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术后的肺动脉分支狭窄安全、有效。Pul-Stent支架是一种专门设计用于肺动脉狭窄的钴基合金、激光切割支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足够的径向支撑强度、良好的显影性能的特点。美百余万患者数据:服用利伐沙班者上消化出血住院风险较高
一项覆盖美国164万医保患者的回顾性队列研究表明,在应用各种口服抗凝药物的患者中,服用利伐沙班者因上消化出血住院的风险最高,阿哌沙班风险最低。该研究利用2011年1月至2015年9月的美国医保数据,纳入164万例应用口服抗凝药物的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