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随机对照研究仅占5(5,中国十年来心血管指南评价)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很多疑难复杂病例,一个医生一生也只能见到一次
阜外医院李卫、王闯世等分析了近十年中国心血管领域主要指南,发现我国心血管指南中有22.7%的推荐为A级证据,而美国(ACC/AHA)相关指南仅约9%的A级证据,欧洲(ESC)指南中也仅有不到15%的推荐被划分为A级证据。【全文PDF下载链接】 A级证据水平是指证据来自一项以上的随机对照研究的高质量证据或高质量随机对照研究的Meta分析。 虽然中国指南有五分之一的推荐为A级证据,但在所有指南中,仅5.5%(62篇)文献是来自中国的RCT。 还有40篇参考文献为中国的指南或共识。来自中国的参考文献总共有180篇,占15.9%。 有4篇指南未在推荐后标注相应的参考文献;其他14篇指南共标注有1132篇参考文献,平均每条推荐约标注0.85篇。 作者认为,我国心血管指南A级证据比例(22.7%)较欧美高,参考文献的引用不规范,提示指南制定过程中对证据级别的评估缺乏可靠性。 在所有心血管指南中,高血压指南采用中国RCT证据的比例最高,达到了9.3%,而瓣膜病指南中没有中国RCT证据的支持。 18篇指南共包含1575条推荐,其中Ⅰ类推荐56.3%,Ⅲ类推荐5.7%;A级证据比例22.7%,C级证据高达44.0%。 各个指南“推荐分类-证据水平”组合的分布呈现较大的变异:肥厚型心肌病指南中没有Ⅰ-A推荐,而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Ⅰ-A推荐高达40.0%以上。 冠心病指南中A级证据支持的推荐比例较高(29.5%),Ⅰ-A和Ⅲ-A推荐比例也位居榜首(25.6%);高血压指南次之,A级证据推荐约25.0%,且多为Ⅰ类和Ⅲ类推荐(22.5%)。 瓣膜病指南中Ⅰ类推荐比例最低,仅为22.2%,而最高的为《急性冠脉综合征急诊快速诊治指南》,达到81.5%。 肥厚型心肌病指南中无A级证据。心肌病、瓣膜病和心力衰竭指南中A级证据推荐比例也较低,分别为2.4%、11.1%和17.1%。 而C级证据推荐均高达一半以上,其中心力衰竭指南中Ⅰ-C和Ⅲ-C推荐占比最高(31.6%),心肌病次之(24.7%),瓣膜病指南中多为Ⅱ-C推荐。其他类型指南中A级证据推荐比例接近40.0%,且基本是Ⅰ类和Ⅲ类推荐。 急性心力衰竭急诊临床实践指南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临床诊治指南中Ⅰ-A和Ⅰ-C推荐呈现“两极化”分布,前者Ⅰ-C推荐超过总体一半,而Ⅰ-A推荐不足10.0%;后者Ⅰ-A推荐约占总体45.0%,而Ⅰ-C推荐比例较低(7.5%)。 研究者指出,我国心血管主要指南中强推荐分类与高证据水平“不平衡”的现状,且缺少来自中国研究尤其是RCT研究的证据,提示未来在中国人群中开展高质量心血管临床研究的必要性。 研究者检索了近十年(2010年1月1日至2020年5月31日)国内学会发布的主要心血管相关指南,筛选满足纳入标准的18篇涉及冠心病、高血压、心力衰竭、心肌病和瓣膜病等疾病的指南,提取推荐意见分类和证据水平等相关数据后进行分析。 来源:王闯世等. 近十年中国主要心血管指南的推荐分类和证据水平分析. 中国循环杂志, 2020, 35: 880-887.
缩短心梗发病至介入时间,才是挽救生命关键!以色列研究
对于心肌梗死的救治,时间就是生命!尽快再灌注治疗,缩短心肌缺血时间对于减少心肌坏死至关重要。近期,JAHA杂志发表的一项以色列全国性的前瞻性多中心注册研究显示,发病到球囊扩张(P2B)时间而非入院至球囊扩张(D2B)时间是影响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短期和长期生存的关键,D2B时间已经达到了它的作用极限。因此,应尽一切努力缩短P2B。杨进刚阜外2023-09-12 13:47:040000阜外医院张浩等提出肺动脉高压新思路:经胸肺动脉去神经治疗
阜外医院张浩、黄源等就肺动脉高压的外科治疗探出了一步。有研究显示,交感神经系统的激活可能是肺动脉高压患者肺血管重塑及右心室功能障碍的促进因素。那么,如果经胸去除肺动脉周围交感神经,能解决问题吗?研究者通过注射野百合碱构建了肺动脉高压大鼠模型,并证实大鼠肺动脉主干周围结缔组织中存在大量交感神经纤维。中山大学研究称:少吃主食可增加房颤风险
少吃点主食等碳水化合物,是减肥人士流行的做法,殊不知长期这样减肥已埋下危及健康甚至生命的种子。近日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庄晓东等对近14000人随访20余年的研究显示,主食、谷类以及水果等碳水化合物吃得少,会增加房颤发生风险。而房颤不仅仅让人感觉心悸、头晕,最糟糕的是会增加5倍的脑卒中风险。杨进刚阜外2023-08-27 16:55:030000心梗若无可纠正危险因素,死亡风险更高!瑞典研究
3月9日,柳叶刀杂志发表的瑞典全国性心梗注册(SWEDEHEART)研究发现,在ST段抬高型心梗患者中,没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吸烟等这些可纠正危险因素的患者,死亡风险更高,女性尤其明显。研究还发现,没有这些可纠正危险因素的心梗患者,如果接受指南推荐的治疗措施,包括ACEI/ARB、β阻滞剂、他汀类药物等,过早死亡风险有所降低,说明心梗发作后要尽早给予规范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