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腔静脉触发点(也可引发房颤,JACC子刊葛均波,刘少稳等研究)
该研究显示,隔离肺静脉后,来源于下腔静脉的异位搏动,在心电图所有导联表现为窄P'波间期和负向P'波。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很多疑难复杂病例,一个医生一生也只能见到一次
该研究一共纳入661例接受初始阵发性房颤消融的患者,隔离肺静脉后,通过多极标测和血管造影,发现6例(0.91%)患者出现了来自于下腔静脉的房颤。
在房颤射频消融过程中,识别肺静脉以外的房颤触发位点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平均随访25.5个月后,这6例患者在未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前提下,均未出现心律失常。
近期,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葛均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刘少稳教授等发表在JACC临床电生理子刊上的一项研究表明,下腔静脉是阵发性房颤的一个罕见但潜在的触发位点,可通过局部射频消融来识别和安全消除。
从最早的激动部位到下腔静脉口的平均距离为6.8 mm。而且,下腔静脉内的致心律失常位点均位于下腔静脉的心尖半球。共用了2.3次射频能量来消除下腔静脉触发灶。
来源:Inferior Vena Cava as a Trigger for Paroxysmal Atrial Fibrillation: Incidence, Characteristics, and Implications. JACC Clin Electrophysiol. 2022, 8(8): 983-993.
在心电图上,异位P波(P'波)的平均间期为91.2 ms,这比正常的窦性P波窄得多(115.5 ms)。而且,胸前导联的所有P'波均呈负向。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相关推荐
心脏功能学CT成像技术前景广阔!阜外医院吕滨等文章
心脏功能学评估对于冠心病患者的临床决策、预后评估至关重要。基于CT成像的心肌血流储备分数(FFR-CT)测量和CT心肌灌注成像(CTP)技术,是目前心脏功能学CT成像技术中最为关注且发展较为迅速的两大技术。阜外医院吕滨等就两种功能学CT成像技术的诊断效能、研究及临床应用现状进行阐述。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冠造前用P2Y12抑制剂有害!? JAMA子刊Meta分析
近20年来,在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中,氯吡格雷、普拉格雷、替格瑞洛等P2Y12抑制剂的应用时机引起了较大的争议。上午心梗,右冠闭塞多!澳大利亚研究
一项澳大利亚研究发现,急性心梗发病也有昼夜规律,上午(6:00-12:00)是心梗发病高峰。该研究纳入865例急性心梗患者,其中31.6%在6:00-12:00发病,28.3%在12:00-18:00发病,22.5%于18:00-0:00发病,其余17.6%于0:00-6:00发病。MNT:秃顶和早生华发比肥胖还危险
近期在印度心脏病学会年会上报道的一项研究显示,一位不到40岁的男士,如果出现过早秃顶或者头发过早变白,其心血管病风险比肥胖尤甚。研究显示,有冠心病的年轻男士中有近半华发早生,49%有早秃;而健康同龄男士中仅30%早生白发,27%有早秃。进一步分析发现,早秃可增加5.6倍的冠心病风险,过早发白增加5.3倍的风险,而一向让人“恶之”的肥胖增加4倍多一点的风险。早秃、白发猛于肥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