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5171

新近房颤(建议优先恢复窦律,韩国研究)

杨进刚阜外杨进刚阜外2023-09-21 15:56:450

来源:

确诊房颤后6个月和1年时,节律控制组的中风风险较心室率控制组分别降低245和22%,但如果5年后在实施这些措施,中风风险就相似了。

5.7%的患者以消融作为初始节律控制策略,随访期间节律控制组最终有11%的患者接受消融治疗。

用得最多的节律控制药物为胺碘酮(40.4%),其次是Ic类药物。

同样地,如在确诊房颤后6个月内启动治疗,节律控制组的心衰住院风险也明显低于心室率控制组,但如果1年后才开始启动治疗,节律控制的这种优势就消失了。

研究者发现,在降低心梗和心血管死亡风险方面,节律控制和心室率控制策略无论启动时间早还是晚,效果均相似。

[1] Comparative Effectiveness of Early Rhythm Control Versus Rate Control for Cardiovascular Outcomes in Patients With Atrial Fibrillation. J Am Heart Assoc, 10 Dec 2021

该研究从韩国健康保险服务数据库中纳入于2011~2015年新诊断房颤的22 653例患者,其中60.2%接受节律控制治疗(2/3在房颤确诊1年内开始治疗,即早期节律控制),其余39.8%接受心室率控制治疗(78.8%在房颤确诊1年内开始治疗,即早期心室率控制)。

心室率控制和节律控制(恢复窦性心律)是改善房颤患者症状和预后的两项主要治疗措施。既往研究表明,这两种措施在改善房颤预后方面效果类似,但近年来的一些研究发现,尽早控制节律可更显著降低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

研究者发现,如果节律控制措施实施得较晚,效果会减弱,说明一旦确诊房颤,应尽快采取节律控制措施。

研究者发现,当这两种治疗措施都在房颤确诊16个月内开始实施时,节律控制下的中风风险明显低于心室率控制。

马长生团队发表的一项研究则发现,在≤ 50岁的房颤患者中,与没有房颤家族史的患者相比,有房颤家族史的患者导管消融术后复发风险增加 27%。

平均随访2.3年期间,节律控制组和心室率控制组分别有5.2%和7.8%的患者发生中风,节律控制组的中风发生风险较心室率控制组降低了23%。

12月10日,韩国学者发表在《美国心脏协会》杂志上的一项大规模回顾性队列研究提示,对于近期新诊断房颤的患者,与控制心室率相比,尽早控制节律可进一步显著降低中风和心衰相关住院风险。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
热点
关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