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15年来(我国心血管病死亡人数增加48,老龄化是主因,中国疾控中心研究)
作者指出,总心血管病年龄标准化死亡率下降主要是由于医疗卫生保健的改善,包括医疗技术进步,危险因素控制、急性心血管病的正确诊治以及出院后的管理。
心血管病年龄标准化死亡率从2005年的286.85/10万人下降至2020年的245.39/10万人,因心血管病过早死亡的寿命损失年(YLL)降低了19%。
缺血性卒中负担的比例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在75~79岁年龄组达到峰值。
总体上,2005年,我国有309万居民死于心血管病,2020年则增加至458万,总死亡率增加了48.06%。根据1990~2016年中国心血管病疾病负担报告,2016年心血管病死亡人数是397.5万。
中国疾控中心周脉耕等研究发现,在2005~2020年间,虽然全国因心血管病过早死亡下降,但总体负担仍高于全球平均水平,且远远超过了高收入国家(如美国),也高于英国、澳大利亚、日本和法国等中高收入国家。
研究者在国家死亡率监测系统(NMSS)的基础上,利用多源数据估计2005-2020年中国31个省份心血管疾病的疾病负担。
文章指出,人口老龄化是心血管病死亡增加的最主要因素,占64.11%,其次是人口增长,占8.48%;按年龄性别校正的心血管病死亡率则下降了24.53%。
2020年,缺血性心脏病占15~50岁人群心血管疾病过早死亡负担的平均50%~60%,50岁后逐渐下降到30%~40%。
年龄标化死亡率最低的是上海(137.10/10万人)、浙江(144.40/10万人)、江苏(148.11/10万人)。
2005~2020年期间,尽管脑出血过早死亡率降低了约40%,但几乎仍是全球平均水平的两倍。
作者指出,上海、浙江、江苏等发达省份的心血管病死亡率已接近甚至低于发达国家水平,而西部和东北地区普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西藏、内蒙古、黑龙江等省份的情况仍不容乐观。
来源:
[1] Mortality and years of life lost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in China, 2005-2020: Empirical evidence from national mortality surveillance system. Int J Cardiol. 2021, 340: 105-112.
2020年,缺血性心脏病、脑出血和缺血性卒中是导致心血管病死亡的三大原因。因缺血性心脏病死亡192万人,112万人缺血性卒中死亡,84万人脑出血死亡。
2020年,年龄标化死亡率最高的前三个省份是西藏(416.07/10万人)、黑龙江(346.56/10万人)、河南(331.38/10万人)。
研究者建议,应有针对性的采用降低特定心血管病、高危人群和医疗资源不足地区人群的心血管病死亡率。
应激高血糖,增心梗死亡风险!阜外医院杨跃进、窦克非等研究
既往研究认为,急性心梗患者入院血糖升高对非糖尿病患者的不良预后有预测价值,而对糖尿病患者预后没有预测价值或预测能力很弱,但这可能因为糖尿病患者基础血糖水平偏高所致。因为发生心梗后,患者血糖水平不仅受血糖应激性升高的影响,也与基础血糖水平有关。阜外医院杨跃进、窦克非等牵头的中国急性心肌梗死注册登记(CAMI)研究组,采用应激高血糖比值(SHR)探讨了应激高血糖对心梗患者预后的影响。杨进刚阜外2023-10-01 21:55:38
0000胖人,更该健康饮食!巴西研究
肥胖是血管病的主要危险因素,肥胖多伴随代谢异常,但是部分肥胖者没有代谢紊乱,有人称为代谢健康型肥胖。一些研究表明,尽管目前看起来健康,但胖人发生心血管病的风险仍较高。近日,一项Meta分析结果提示,坚持健康饮食能预防代谢健康型肥胖向代谢不健康型肥胖转变,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和死亡风险。相反,不健康的饮食模式,则增加机体炎症水平和代谢综合征风险。JACC:TAVI术后后感染性心内膜炎发生率3%,多在30天内发生
近日,JACC发表的一项研究数据显示,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后患者感染性心内膜炎发生率为3.02%,多数在术后30天内发生。对1820例经股动脉路径的TAVR患者中位随访1年,有55例患者发生感染性心内膜炎,其中74.5%发生在术后30天内,25.5%在手术两年后发生。研究显示,葡萄球菌(占40%)和链球菌(占3.6%)是引起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主要病菌。胡盛寿称未来心血管外科发展有5个趋势:患者至上、个体化定制、团队运行、跨界、科研创新
如今,对于心脏外科,或是最坏的时代,也或是最好的时代。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胡盛寿院士介绍说,在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大陆心脏手术总量一度以年均近10%的速度增长,但从2012年开始,心脏手术总量的增速明显趋缓。安贞医院杜杰等Circulation发文称,新标记物有助区分肺栓塞和主动脉夹层
急性主动脉夹层如未及时诊治,死亡率高达30%~50%,因此尽早诊断很重要,但是如何与急性心梗、肺栓塞这些突发性剧烈胸痛很好区分?在急诊时CT和磁共振成像缺乏情况下,D-二聚体可对区分主动脉夹层和急性心梗助一臂之力,但却还是对肺栓塞和主动脉夹层傻傻分不清。有无更好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