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盛寿称未来心血管外科发展有5个趋势(患者至上,个体化定制,团队运行,跨界,科研创新)
做好技术融合,运行心脏团队
以科研创新掌握心血管疾病治疗的话语权
胡盛寿指出,以专家经验或共识为指导临床实践的依据,缺乏可靠临床证据。当前应开展以临床需求为导向的研究,以研究成果改变治疗实践,通过出指南、出产品、出政策,来不断优化临床治疗质量。同时还应该利用人群队列和基因组学开展精准医学研究,对疾病不断产生新的认识,给予患者更精细的治疗。
“君子善假于物”,胡盛寿认为跨界或不仅于此,每个心血管外科医生均应该保持高度敏感性,像海绵一样去吸纳新技术,让自己保持活力,使学科永葆活力。
每一个新的治疗技术,均会产生很大影响。但评价疾病治疗效果的标准不仅是手术技术的成功,还包括创伤小、恢复快、花费少。胡盛寿强调,可行的技术不一定是最适宜的技术,患者获益才是选择治疗方式的核心。
来源: 胡盛寿. 我国未来心血管外科的发展方向. 中华外科杂志, 2016, 54: 561-563.
个体化定制时代来了
二是做好技术应用的跨界,这就不仅要求有娴熟的外科技能,还应该掌握介入操作技术,熟练应用影像学资料。
他强调,心血管外科医师必须寻求与新技术的优势互补,打破以往内外科各行其是的运行模式,组建以患者为中心的新团队,为心血管疾病患者提供更加微创和高效的治疗。
作为临床医生,不仅要了解临床表型以选择治疗方式,同时还要根据基因型来预测疾病转归,指导后续治疗。
如今,对于心脏外科,或是最坏的时代,也或是最好的时代。
治疗理念要从“技术至上”转变为“患者至上”
欢迎购买红皮书——《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5》
寻求“跨界”
我国心血管外科如何在这样一个新形势下,更好“求变”,与时俱进?胡盛寿指出了五个方向。
此外,不论如何,他强调均要以患者利益放在第一位,不断自审、否定,保持科学严谨、实事求是的精神。
胡盛寿指出,心血管外科医生要做好两个跨界,一是知识的跨界,发病机制、基因组学、临床表型等知识结构要不断丰富,并能够参与植入材料的研发,让自己从手术匠向学术型医师转变。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胡盛寿院士介绍说,在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大陆心脏手术总量一度以年均近10%的速度增长,但从2012年开始,心脏手术总量的增速明显趋缓。
尺有所长,寸有所短,不同学科均有其强弱点。胡盛寿指出,融合介入技术的微创手术将成为未来心血管外科的主流选择。比如利用胸腔镜小切口实施Maze手术,联合经皮介入腔内射频消融就是技术融合的典型。
胡盛寿指出,目前通过询问病史、体检及影像学等辅助检查获得的临床表型只解答了疾病60%~70%的问题,还有30%左右是由患者的基因型决定的。未来,就需要所谓的“精准医疗”。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他指出,介入技术的迅猛发展,心血管外科医生培养的不易以及工作风险高、强度大,加之医患信息不对等在互联网时代的加深,均让我国心血管外科的发展从整体规模和技术发展方式进入一种“新常态”。
血脂异常与心血管病新视角!欧洲心脏杂志重点文章速览
“血脂异常和心血管病的关系不仅仅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动脉粥样斑块”,EurHeartJ主编FilippoCrea在新一期杂志概览文章中指出。这期杂志中从不同方向展现了防治血脂异常的新视角。降低LDL-C,还可防主动脉瓣狭窄9米外可遥控起搏器杀人?ACC发布声明称:黑客控制不可能
医疗设备成为黑客攻击目标已有十年之余。利用独创黑客技术令自动提款机狂吐钞票的美国著名黑客巴纳比·杰克曾宣称在9米之外入侵植入式心脏起搏器等无线医疗装置,然后向其发出830V高压电击,从而令“遥控杀人”成为现实。FDA也曾于2017年因存在安全漏洞怕黑客利用召回46.5万个心脏起搏器。Heart杂志刊登CHINA-PEACE最新分析:心梗患者学历影响预后
来自CHINA-PEACE研究的最新数据显示,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多样化、教育水平差异很大的国家,心梗患者的学历水平会影响他们的预后。研究者发现,在心梗发病1年内,学历低的患者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和全因死亡率的风险更高。与高中、大学或研究生学位相比,小学或小学以下学历的患者1年的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率高2.4倍。调整后,学历低的患者在心梗后1年的严重不良事件风险是学历高者的1.7倍。杨进刚阜外2023-08-26 12:01:08
0001阜外医院蒋世良教授:我国结构性心脏病自主创新介入技术和器械不断涌现
目前,结构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已成为心脏介入治疗领域的一大热点,我国各地区已经广泛开展结构性心脏病介入治疗。据阜外医院蒋世良教授介绍,从2009年至2018年,我国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例数翻了一倍,从14939例增至32,961例;卵圆孔未闭封堵例数从24例增至了3115例。蒋教授指出,我国结构性心脏病介入治疗技术的蓬勃发展,有赖于我国专家学者不断探索新技术以及积极研发新器械。运动,可降脂!北汪芳等综述
常见的血脂异常主要包括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甘油三酯(TG)升高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降低。血脂异常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发现并干预血脂异常是降低冠心病发病率和死亡率的有效手段。流行病调查提示,在一般人群中血脂异常的患病率约在30%~40%。杨进刚阜外2023-10-02 11:45:02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