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期牙齿护理(可防心血管病,美国研究)
此外,研究还发现,在标准护理和强化护理组中,牙科就诊的总次数与心血管事件的减少密切相关。
结果显示,随访1年,强化牙齿护理组的复合心血管病事件(卒中/心梗/死亡)发生率为7.7%,标准护理组为12.3%。虽无统计学显著差异,但强化牙齿护理组有明显的获益趋势。
参与者中,65%的人看了5次牙医,25%的人看了2~4次牙医,10%的人没有看牙医。
看牙医者的1年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8%,未看牙医者为25%。
研究者认为,卒中患者应特别注意口腔护理,应该经常去看牙医。口腔牙科护理应纳入卒中患者常规临床管理。
强化牙齿护理除了定期(每3个月)洁牙,清除牙菌斑和牙石之外,拔除坏掉的牙齿,局部使用抗生素,患者使用电动牙刷、漱口水和牙线进行牙齿护理。
研究将280例近期患中风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伴牙周病的患者随机分配到标准牙齿护理组或强化牙齿护理组,并随访1年。所有患者均接受了危险因素干预治疗。
美国学者在国际中风会议上发布的一项研究显示,近期中风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且患有牙周病的患者,定期进行牙齿护理,能降低1年不良心血管事件风险。
与历史对照相比,两组的复发率都要低得多,历史对照组的1年心血管病事件为24%。
标准牙齿护理为定期(每3个月)洁牙,清除牙菌斑和牙石,以及常规刷牙和牙齿护理建议。
来源:
研究还发现,不管是接受标准护理还是强化护理,患者的血压、糖化血红蛋白水平、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均降低,血脂水平也有改善。
0000
相关推荐
心脏再同步化使用四极导线有优势!中国科大一院严激等研究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可改善合并心脏不同步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心力衰竭住院率和全因死亡率,是国际心力衰竭管理指南推荐的一线疗法。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严激、陈康玉等发表研究称,四极导线较双极导线可降低心脏再同步化治疗除颤器(CRT-D)植入后心房高频事件(AHRE)的风险。CARE‐II研究:我国近3成脑血管病患者劲动脉存在高危斑块,50%以上管腔狭窄仅占2成
据清华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生物医学影像研究中心赵锡海教授等发表的CARE‐II研究数据,通过应用颈动脉MRI,发现我国有脑血管症状的患者多存高危斑块(内出血出血、表面破坏或富含脂质坏死核>40%),占28%,而50%以上的严重的狭窄仅占19%。另外,2/3高危斑块存在于<50%的狭窄的颈动脉。杨进刚阜外2023-08-11 12:36:40
0000手劲儿小,死亡风险高!PURE研究中国队列分析
握力反映了上肢肌肉群的发达程度。有研究提示,握力可预测死亡风险,且与高血压、糖尿病等慢病有关。近期,前瞻性城乡流行病学研究(PURE)中国数据分析提示,有高血压的人如果握力较小,则心血管发病率和死亡率以及全因死亡率的风险最高。如果握力较大,则其死亡风险并不比血压正常者高。作者指出,肌力是影响健康的一个因素,可以预测死亡风险。而有高血压的人通过体育锻炼提高握力,可显著改善预后。杨进刚阜外2023-09-10 13:46:19
0000阜外医院王增武等学者研究称,我国≥35岁人群18.4%有二尖瓣反流
阜外医院王增武等在全国范围内分层多阶段随机抽取的社区人群中调查发现,我国35岁及以上人群二尖瓣反流的检出率为18.4%,检出率有随年龄增高的趋势。中重度二尖瓣反流检出率:35~50岁年龄组为0.3%,51~64岁年龄组为0.9%,≥65岁年龄组为2.2%。作者着重强调,左心室射血分数降低是二尖瓣反流的危险因素。在左心室收缩功能不全时,应注意二尖瓣反流发生的可能性。预防脂肪肝,要少吃肉!福建学者研究
非酒精性脂肪肝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肝病,大约1/4的人有脂肪肝。既往研究表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可导致脂肪肝,例如吃肉较多。5月17日,福建医科大学研究人员发表的一项横断面研究再次发现,多吃红肉,脂肪肝风险明显增加。进一步校正吸烟状态、喝茶情况、每周运动时间以及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的合并情况后,分析显示,每天每多吃一两(50g)红肉,脂肪肝风险增加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