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再同步化使用四极导线有优势!中国科大一院严激等研究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可改善合并心脏不同步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心力衰竭住院率和全因死亡率,是国际心力衰竭管理指南推荐的一线疗法。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严激、陈康玉等发表研究称,四极导线较双极导线可降低心脏再同步化治疗除颤器(CRT-D)植入后心房高频事件(AHRE)的风险。
心房高频事件是指通过心脏植入式电子装置记录到的频率>180~190次/min,持续时间>5~6 min的心房活动事件,其与心房颤动密切相关,影响心血管疾病患者的预后。
四极导线的头端拥有4个电极,比传统的双极导线多2个,共计有10个不同向量的起搏配置,临床实践中有更多的起搏向量选择。
本研究显示,术后6个月四极导线的反应率有高于双极导线组的趋势,包括左心房容积在内的心脏逆重构优于双极导线组。
随访发现,四极导线组无心房高频事件生存优于双极导线组,Cox回归分析证实,四极导线可降低CRT后心房高频事件的发生风险。
分析四极导线对心房高频事件影响的原因,考虑与其进一步的逆转心脏重构,尤其是左心房重构相关。
虽然四极导线较双极导线进一步逆转左心房重构,降低CRT后心房高频事件发生风险。
但研究者提醒,四极导线因为结构特点,并不适用于所有患者,靶血管不宜过细、过短,以四个电极能完全置于靶静脉内、且四极能分布于大部分左心室的患者为最佳。
研究回顾性入选2015年8月至2018年4月窦性心律的植入心脏再同步化治疗除颤器的患者118例。
根据左心室导线类型分为四极导线组(n=39)和双极导线组(n=79)。
术后6个月复查超声心动图评价疗效,以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缩小≥15%为CRT有反应。主要终点心房高频事件定义为 CRT-D 检测到的心房率≥ 190次/min、 持续时间≥ 6 min 的房性心律失常。
来源:陈康玉,严激,苏浩,等. 左心室四极导线对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后心房高频事件的影响.中国循环杂志, 2019, 34: 777-782. DOI:10.3969/j.issn.1000-3614.2019.08.008
阜外医院蒋雄京等在国内率先开展联合激光消蚀治疗下肢动脉疾病
对于慢性外周动脉疾病,置入支架已成为当前主流治疗方法,但支架再狭窄发生率高。传统治疗应用球囊扩张联合或不联合支架置入术,但由于患者血管内膜和细胞外基质增生显著,容量负荷较大,严重影响了二次手术效果。而近日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蒋雄京、车武强等应用准分子激光斑块消蚀术联合球囊扩张治疗的一例股浅动脉支架闭塞,疗效显著。这位患者,男性,63岁,因“间歇性跛行2年余,加重3个月”入院。杨进刚阜外2023-08-05 12:26:48
0000Lancet子刊称,不胖的人也应“饭吃八成饱”,少吃饭可明显改善健康
近期一项Lancet糖尿病和内分泌子刊一项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发现,每天减少12%的热量(300卡路里)可改善非肥胖人群的代谢指标,并且可维持24个月。研究中限制热量组有143人,75人作为对照,基线体重指数为22-28,其中大部分为女性,研究持续2年。研究要求将热量限制25%,但实际上很难达到这一要求,研究最终平均减少了11.9%的热量摄入。日本提出急性心衰“就诊至给速尿时间”:60分钟内给速尿,院内死亡降61%
日本REALITY-AHF前瞻性研究显示,对于急性心衰患者,1小时内静射速尿,可使院内死亡率降低61%。研究者定义从就诊到速尿给药时间是指患者到达急诊的时间至首次静注速尿的时间(D2F)。本研究中,就诊后24小时内静注速尿的1291例急性心衰患者中,中位D2F时间为90分钟,仅37%患者在就诊60分钟内应用了速尿。这类患者多是通过救护车到达医院,而且多有更明显的充血症状。达格列净获获FDA批准治疗心衰!“灵魂砍价药物”又一喜讯
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近日批准阿斯利康降糖药达格列净(安达唐)一个新的适应症,用于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成人患者,伴或不伴2型糖尿病,以降低心血管死亡和心衰住院的风险。近期,由葛均波、霍勇、李勇等制定的中国专家建议也指出,对于射血分数<40%的心力衰竭,无论是否合并糖尿病,达格列净均可作为心衰的基础治疗药物之一。达格列净是第一个被批准用于治疗心力衰竭的SGLT2抑制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