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心脏大会2019举办发布会:强调多方参与,打造创新、服务和开放的合作平台
2018年10月10日上午,中国心脏大会(CHC)2019暨第四届中国血管大会(CVC)发布会在北京国宾酒店举办。

中国心脏大会学术委员会主席、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副主任、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副院长郑哲教授指出,中国心脏大会已连续举办十五届,规模、水平和学术影响均不断提升,既是专家学者的高端学术交流平台,也是产学研的展示平台,他希望媒体和企业等多方合作伙伴献计献策,为健康中国贡献力量。
大会常务副秘书长徐波教授介绍,中国心脏大会2019将于2019年9月19~22日在国家会议中心召开,由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国循环杂志》社、北京楷祺心血管公益基金会联合主办。
大会副秘书长、阜外医院心内科管委会主任唐熠达教授强调,中国心脏大会希望企业、媒体从“支持和参加”转变到“参与”这个角色,提供更多新技术和新设备展示、培训以及发布循证医学研究结果的机会。
大会副秘书长、《中国循环杂志》社编辑部主任杨进刚介绍,15年以来,中国心脏大会始终坚强调以“健康为中心,加强对慢病整体防控,强调预测、预防、个体化和人群的积极参与”。大会的参会人数也逐年增加,由最初2000多人增至2018年超过11000人,共有1563个会议报告,9场热点峰会、60个分论坛、18场手术转播、26场卫星会。
据悉,2019年中国心脏大会的主题是“新时代、心征程—创新 · 转化 · 合作”,更加着力推进高品质的临床实践,鼓励对创新理念、疗法及技术的探索。与以往相比,2019年的中国心脏大会涵盖的学术领域将更加宽泛,交流形式更加多样,预计将有200个学术专场。
在“创新驱动发展、建设健康中国”的今天,中国心脏大会不但成为我国心血管疾病防治学术交流的重要舞台,也为国内外同行带来了更多合作的机会。
欢迎购买《GAP-CCBC精彩病例荟萃2018》
“很多疑难复杂病例,一个医生一生也只能见到一次。”而《GAP-CCBC精彩病例荟萃2018》就是这样一本书。
0001
相关推荐
欧美糖尿病协会联合发表共识:应积极控制2型糖尿病患者的多重心血管危险因素
2018年美国糖尿病协会(ADA)、欧洲糖尿病研究协会(EASD)就2型糖尿病患者高血糖的管理联合发表了共识。共识更新了临床上治疗高血糖的一些新的方法,其中包括几种新的降糖药物,这些降糖药物能有效降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的主要心血管事件,能控制ASCVD的危险因素。共识针对合并有ASCVD、慢性肾脏疾病、慢性心衰的2型糖尿病患者而制定,不包括严重高血糖患者的处置。得了中风,心电监测时间越长,发现房颤越多!JAMA两项随机研究
近日,JAMA发表的两项随机试验均表明,卒中患者通过植入式设备进行长期监测,可检测出更多的房颤。STROKE-AF研究表明,在大血管或小血管疾病所致的卒中患者中,使用植入式心电监测设备进行监测,在12个月内发现更多的房颤发作。PERDIEM研究同样表明,在没有房颤证据的缺血性卒中患者中,长达12个月的心电监测,与30天的体外短期监测相比,发现的房颤患者显著增加。缺血性中风,没必要同时做CT和MRI?JAMA子刊研究
对于缺血性中风患者,美国1999~2008年,超过九成患者在行磁共振(MRI)前进行了CT。近日,发表在JAMA子刊的一项研究发现,仅用CT足矣,没必要二者都查。研究显示,仅行CT的患者检出的阳性比例为31.2%,行二者合用发现异常的比例为19.5%。美研究:急性肺栓塞患者常规进行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无益
目前,有些指南推荐血液动力学稳定的急性肺栓塞患者常规进行经胸超声心动图、心脏生物标志物或CT检查,以评估右心室应力。然而,近期美国波士顿大学医学院的一项研究表明,血液动力学稳定的急性肺栓塞患者进行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并不会改善住院期间生存率,反而徒增医疗费用,浪费医疗资源。糖尿病前期倍增心血管事件风险!ACC 2021研究
美国心脏病学会(ACC)2021年会一项研究发现,与血糖水平正常者相比,糖尿病前期可使心血管不良事件风险几乎增加一倍。研究者指出,糖尿病前期明显增加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即使不进展为糖尿病。研究显示,在平均5年的随访中,有18%的糖尿病前期者发生的心血管事件,而血糖正常者仅11%发生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