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外医院蒋雄京等在国内率先开展联合激光消蚀治疗下肢动脉疾病
该患者2年前因连续步行100米后出现双下肢跛行而前来阜外医院就诊,外周血管造影显示,左侧股浅动脉近中段闭塞;左胫前动脉近段狭窄99%;右侧股浅动脉近中段闭塞。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在这则病例中,蒋雄京等应用的是1.7 mm Turbo Elite 激光光纤导管。他们指出,对于股腘动脉病变,因其血管直径较大,条件允许时建议换成更大直径的激光光纤导管(1.9 mm 及2.3 mm)进行消蚀,同时联合使用药物球囊,应能进一步改善疗效。而且他们也将开展系列研究予以证实。
蒋雄京等遂通过激光消蚀大量的支架内堵塞物,可见容量负荷明显减轻,明显改善了单纯球囊扩张术的残余狭窄。术后患者症状明显改善,复查左侧踝肱指数为0.75;提示左侧下肢动脉血流基本恢复通畅。
对于慢性外周动脉疾病,置入支架已成为当前主流治疗方法,但支架再狭窄发生率高。传统治疗应用球囊扩张联合或不联合支架置入术,但由于患者血管内膜和细胞外基质增生显著,容量负荷较大,严重影响了二次手术效果。
该患者有长期高血压病、2 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病史和吸烟史。
来源:车武强, 蒋雄京, 邹玉宝, 等. 准分子激光斑块消蚀术治疗股浅动脉支架闭塞一例. 中国循环杂志, 31: 1224.
而近日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蒋雄京、车武强等应用准分子激光斑块消蚀术联合球囊扩张治疗的一例股浅动脉支架闭塞,疗效显著。
遂于左股动脉近中段串联置入自膨支架2枚,左胫前动脉近段单纯球囊扩张成功。4 个月后于右侧股浅动脉全程串联置入自膨支架3 枚。此后双侧下肢症状完全缓解。
这位患者,男性,63岁,因“间歇性跛行2年余,加重3个月”入院。
欢迎购买《中国循环杂志》指南专刊:40指南解读一刊打尽
准分子激光斑块消蚀术可通过激光去除残余的增生组织,能显著有效地增加股腘动脉支架闭塞开通的维持时间。有研究显示,激光消蚀联合球囊扩张可使靶血管重建比例下降52%。
1年后,患者症状复发,血管造影示:左股浅动脉近段闭塞,左股深动脉近段狭窄70%,右股浅动脉支架闭塞。又于左股浅动脉闭塞处行球囊扩张术后置入自膨支架1枚,并左股深动脉球囊扩张,术后左下肢症状明显缓解。
近3个月后双下肢跛行症状再发,以左下肢为重。以“双下肢动脉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收入院。
肾功能不全患者被忽视!中国急性冠脉综合征临床路径项目新分析
近期,阜外医院高润霖院士、北京大学临床研究所武阳丰教授等代表中国急性冠脉综合征临床路径(CPACS)研究组发表的一项次要分析结果表明,在中国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中,肾功能不全的患者较少接受指南推荐的治疗策略,其临床预后也较差。研究者认为,肾功能不全是影响指南在中国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中实施的一个重要因素。高血压要从胖娃娃抓起!4~6岁期间超重或肥胖,6岁时高血压风险至少增1.5倍
据估计,2010年全球有4300万肥胖儿童,过去30年内学龄前儿童中超重和肥胖的患病率增加了2~3倍。近日,《欧洲预防心脏病学杂志》在线发表的一项来自西班牙的研究表明,4岁“小胖墩”如果未来两年持续超重或肥胖,或者儿童4~6岁期间新出现超重或肥胖,发生高血压的风险均会明显升高。该研究显示,儿童4~6岁期间不论持续存在还是新出现超重或肥胖,发生高血压的风险比体重正常儿童均增加1.5倍左右。糖尿病患者应处方“走路”!意大利指南
近日,意大利两个学会进行了系统回顾并发表指南,建议应对有2型糖尿病的人处方“走路”以增加体力活动,减少久坐行为。【原文链接】糖尿病不愿意活动有事出有因指南指出,有糖尿病的人身体条件较差,经常感觉身体疲劳,有氧能力下降。慢性高血糖还可能使肌肉骨骼结构糖化,导致肌腱硬化,运动能力受限。因此,有糖尿病的人更不愿意活动。但运动有助于血糖控制,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相比而言,走路简单易行。一喝酒就脸红,高血压风险高!韩国研究
既往研究表明,饮酒,尤其重度饮酒,与高血压有关。4月19日,一项来自韩国的研究发现,喝酒时脸红(面部潮红)与否及变化,与高血压风险也有明显关联。该研究显示,以前喝酒不脸红、但现在脸红的人,高血压风险明显高于其他人,即便少量喝酒也如此。重庆医生总结238 例病毒性心肌炎首诊症状:发热多见,心血管系统症状少见
近日,一则“省立年轻护士值夜班时突发心肌炎,生命垂危”的新闻让人揪心。那么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多以哪些症状首次就诊?重庆市开县汉丰医院心内科张德光在总结238例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发现,首诊症状多为非心血管系统症状,且病程多在2个月以内。他指出,对乏力、面色差,应用过抗微生物药物治疗而病况无改善者,以及对院外按诊断疾病或相关症状治疗无效者,临床医生应考虑病毒性心肌炎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