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吃夜宵(易患糖尿病,西班牙研究)
研究中50%的人为MTNR1B CC基因型,40%为CG基因型,其余10%为GG基因型。
当今社会,生活节奏飞快,很多“社畜”下班晚,晚餐吃得也晚,这无形中埋下了健康隐患。
作者指出,MTNR1B基因与2型糖尿病相关,说明褪黑激素在糖代谢过程中发挥关键的作用。该研究证实,晚餐吃得太晚,会通过抑制胰岛素分泌,使糖耐量快速受损。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很多疑难复杂病例,一个医生一生也只能见到一次
结果显示,在晚餐吃得晚的人中,平均血清褪黑激素水平较晚餐吃得早的人升高了2.5倍,而胰岛素曲线下面积减少了6.7%,葡萄糖曲线下面积则增加了8.3%。
这是因为,睡前内源性褪黑激素水平升高,此时吃晚餐胰岛素分泌会明显减少,糖耐量受损。尤其是携带褪黑激素受体-1b (MTNR1B) G等位基因的人,糖代谢异常更严重。
携带MTNR1B G等位基因的人糖耐量明显低于不携带此等位基因的人,糖耐量的基因型差异导致了胰岛β细胞功能的下降。
该研究从西班牙纳入845名18~70岁、无糖尿病的成年人,其平均年龄为38岁,71%为女士,平均体重指数为25.7 kg/m2,18%肥胖。
研究者指出,这一研究结果适用于庞大的人群。在工业化国家,大约1/3的人在睡前吃东西,还有夜班工作人员、习惯深夜吃东西的人以及在进食前后常规补充褪黑激素的人。
所有人在禁食8小时后,在睡前1小时或4小时接受2小时75 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来模拟晚吃或早吃晚餐。在另外一个晚上,在相反的晚餐进食时间再接受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来源:Interplay of Dinner Timing and MTNR1B Type 2 Diabetes Risk Variant on Glucose Tolerance and Insulin Secretion: A Randomized Crossover Trial. Diabetes Care, JANUARY 10 2022
他们表示,睡前2小时内不应再进食,因为控制睡眠-觉醒周期的褪黑激素主要在夜间释放,大约睡前2小时释放增加。
这些人吃晚餐的平均时间为21:38,睡觉时间为24:32。
近期,Diabetes Care杂志发表的一项随机交叉研究提示,晚餐吃得太晚,即吃完晚餐很快就睡觉,会导致2型糖尿病风险明显增加。
加拿大预防部门建议:65~80岁男士应筛查腹主动脉瘤
近期,加拿大预防保健工作组更新腹主动脉瘤筛查指南,建议65~80岁的所有男性接受超声筛查腹主动脉瘤,不建议80岁以上的男性和所有女性筛查腹主动脉瘤。指南指出,腹主动脉瘤的危险因素包括:男性、吸烟、高龄和腹主动脉瘤家族史。指南工作组指出,65-80岁的男性中腹主动脉瘤的患病率是相同年龄段女性的4~5倍。因此,女性从腹主动脉瘤筛查中可能不太会获益。抽烟减肥的说法不靠谱!烟民的肌肉实际上是“五花肉”
吸烟者偏瘦,有些人认为这是吸烟的“有益”作用。一些吸烟者也相信“抽烟可以减肥,戒烟后会发胖”。近期,美国一项研究发现,与从不吸烟的人相比,吸烟者即使体重指数较低,其内脏脂肪及肌肉脂肪沉积的风险也较高。研究者用CT来测量了3020名中年人的腹部皮下脂肪、内脏脂肪和腹部肌肉的肌间脂肪以及肌内脂肪。查心梗后左室血栓,两周时超声最好!JACC文章
急性心梗后发生左心室血栓,诊断和处理在当前还是个难题。近日JACC发文进行了探讨。不论如何时代总是进步的,左心室血栓发生率在跨入再灌注时代后就明显下降。目前估计,在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中发生率为6.3%,在合并左心室射血分数<50%的前壁STEMI患者中达19.2%。不同影像学手段检出率也有差异,心脏磁共振成像是诊断评估左心室血栓的最佳影像学手段。杨进刚阜外2023-09-24 12:10:010000【ACC每周心电图一练】17岁的胸痛患者
17岁青年白人男性,既往体健,一周前出现类似感冒的症状,表现为发热、寒战、肌肉酸痛。病程第7天,患者出现胸肋间疼痛伴压迫感来急诊室就诊,心电图检查如下:图1患者心电图检查结果杨进刚阜外2023-08-06 16:41:260000PURE研究全球疾病死亡新趋势:低中收入国家心血管病死亡风险高,或与医疗质量及医疗可及性不够有关
在ESC2019和世界心脏病学大会上,PURE研究揭示全球疾病死亡新趋势: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心血管病是首位死因,而富裕国家,癌症死亡却是心血管病死亡的两倍。加拿大汉密尔顿麦克马斯特大学人口健康研究所SalimYusuf教授指出,贫穷国家心血管死亡率较高,不是由于风险因素负担较高所致,而可能是医疗质量及医疗可及性不够等其他原因所致。杨进刚阜外2023-08-28 13:30:3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