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类人不建议坐飞机(心血管病患者出行指南)
但有心衰的人更容易受到高海拔影响。飞机上客舱压力一般要求不高于海拔2438米的气压。但长途飞行时,机舱压力通常高于此高度的气压。
(4)过去3周内接受过心脏外科手术或瓣膜介入治疗;
5. 药物要带足(要考虑到滞留在当地的可能),注意随身携带重要医疗资料;
图1 心衰患者旅行期间血容量不足的可能原因
海拔对心衰患者的影响
(6)未控制的室性或室上性心律失常;
(8)未控制的肺动脉高压;
(3)过去2周内接受了冠脉介入治疗;冠脉介入治疗的简单病变患者,可考虑短期出行;
为了补偿较低的动脉含氧量,交感神经系统激活,心率和每搏量增加,使心衰患者易发生失代偿。
(9)有气胸(如在接受心脏大手术后)。
2. 急性心衰患者,至少出院康复6周后再去旅行;
7. 如果置入心室辅助装置,建议出院且康复后再考虑旅行;
6. 需要特别注意容量不足和脱水问题,并由此调整药物以及液体入量;
8. 对于接受心脏移植手术的患者,1年后且病情稳定时,再考虑旅行;
也要了解目的地的季节与气候、空气污染、旅行距离和时间、时差、海拔、进行的活动和住宿等。
(1)过去2周内发生的心梗;
3. 建议在出发前4~6周去医院评估风险;
另外,由于保持坐位,下肢的血液淤积。超过4小时,可使体液减少约6%。若在飞行中饮用无钠、含酒精或含咖啡因的饮料,会促进利尿,并可能进一步增加体液流失。
在个体化风险评估的基础上,建议患者每天增加液体摄入量0.5~1升,并避免在长途飞行中避免饮酒或大量喝咖啡。
1. 多数心衰患者可在病情稳定时旅行,但心功能III~Ⅳ级心衰患者若血氧饱和度不足90%,坐飞机需考虑吸氧,心功能Ⅳ级患者不建议旅行。
(7)艾森曼格综合征;
对于体位性或症状性低血压,应减少或停用RAAS抑制剂,直到症状消除。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很多疑难复杂病例,一个医生一生也只能见到一次
如果出现血容量不足的体征和症状,应停止或减少使用利尿剂、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和SGLT2抑制剂一天或以上,直到症状消除,体重恢复正常。
文章指出,心衰患者前往约2000米海拔的目的地旅行是安全的。
文章指出,在飞机上,机舱湿度较低,气温较低,加上通风,会增加每小时约200毫升的体液丢失。
4. 出行前,要了解当地的医疗情况;
坐飞机,要注意血容量减少
来源:von Haehling S, Birner C, Dworatzek E, et al. Travelling with heart failure: risk assessment and practical recommendations. Nat Rev Cardiol. 2022 Jan 6.
每逢节假日,很多人会走亲访友和旅游。但旅途劳顿,对于有心血管病,尤其是又心衰的人,如何安心出行?
自然心脏病学评述杂志刊登了一篇文章,指出有以下心血管病的人,不建议坐飞机:
(2)不稳定心绞痛尚未控制;
9. 对于安装植入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或接受心脏再同步治疗(CRT)的患者,最好出院2周病情稳定后考虑远行;
10. 旅行途中应注意避免久坐,适当走动或伸展肢体,以避免血栓风险。
文章的其他推荐如下:
超过海拔2500米后,气压会下降,空气中氧分压也会降低。此时人的呼吸频率和潮气量增加,可致呼吸性碱中毒和低氧利尿。缺氧可引起肺血管收缩,并最终导致肺动脉高压,这是高原肺水肿的机制。
出门前,也要考虑一些要注意的问题,比如:要评估出门在外的风险,临行前去医院做个检查,问下医生是否要调整治疗,疫苗接种(比如流感疫苗、肺炎球菌疫苗)等。
(5)心功能IV级心衰或失代偿性心衰患者;

若出现血容量不足和脱水,会导致电解质或酸碱紊乱,具体可表现为疲劳、乏力、体重减轻、心率增加、肌肉痉挛、虚弱、体位性头晕、腹痛、尿量少、低血压、嗜睡和精神错乱。
阿司匹林一级预防又“挨批”:无血管病的人脑出血风险增加,尤其是亚洲人和瘦人
近期,阿司匹林在心血管病一级预防中接连“挨批”。美国心血管病预防新指南认为,绝大多数人不应该用阿司匹林进行心血管病一级预防,仅建议心血管病高危、出血风险低的40~70岁人群以低剂量应用。5月13日,JAMA神经病学子刊在线发表的一项来自中国台湾地区的Meta分析又给予阿司匹林“当头一棒”。不要怕黑,晒太阳可延长女士寿命
对于晒太阳这事儿,由于怕晒黑,中国女士普遍是拒绝的。但最近一项研究发现,爱晒太阳的女士寿命更长。与最喜欢晒太阳的人相比,最不喜欢晒太阳的女士的死亡风险增加了一倍。很多人认为,晒太阳多会增加皮肤癌的风险。但有研究发现,在光照时间长的地区,皮肤癌发病较高,而乳腺癌、卵巢癌、前列腺癌结肠癌发病反而较低。美国海军中也发现皮肤癌较高,但全因死亡下降,其他死亡也减少。南京市一院张俊杰SCAI年会研究证实,血管内超声可用于指导慢性肾脏病患者冠脉支架术,优于冠脉造影
在近期召开的美国心血管造影和介入学会(SCAI)年会上,南京市第一医院张俊杰教授报告了ULTIMATE研究的慢性肾病亚组分析结果。这项最新的分析首次表明,在合并慢性肾脏病的患者中,血管内超声(IVUS)指导的冠脉药物洗脱支架置入术在改善患者1年预后方面优于传统冠脉造影指导的支架置入术。厦门长庚医院医生称,经桡动脉也可进行颈动脉介入治疗
中国台湾高雄长庚纪念医院吴炯仁等研究提示,经桡动脉利用指引导管在主动脉窦部反折顺向行颈部血管检查、治疗是方便、安全可行的。该方法是作者在临床工作中遇到那些由于主动脉弓血管畸形经股动脉脑血管造影失败的案例,改为由桡动脉完成颈动脉血管检查及治疗的过程中发现的一种治疗方法,称为指引导管反折技术。杨进刚阜外2023-08-26 13:28:27
0001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研究提示,吸入麻醉下行择期心脏搭桥术不提高生存率
吸入麻醉剂被认为具有心脏保护作用,而且,有两个国际共识会议认为,应用吸入麻醉剂可以提高大型手术后患者的生存率。然而,近日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的MYRIAD研究表明,在择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心脏搭桥术)的患者中,接受静脉全麻者和应用吸入麻醉剂者的术后1年死亡率无明显差别,说明吸入麻醉并不能改善心脏搭桥术后患者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