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岁女子吃黑木耳被送进ICU!这4种食物做饭时不注意,能害一家人
深圳的龙女士喜欢趁着周末休息,开车去周边城市玩一圈。这一次,龙女士在外面玩了两天。礼拜天晚上到家以后,开始准备提前做好周一的午饭。
在找食材的时候,她才发现原来自己上次在家做菜,还剩了不少木耳没用。木耳一直泡在水里,天气又转凉了也不会坏,正好可以拿它做配菜。
周一中午,龙女士像往常一样,在公司打开自己做好的午饭便当。她吃完炒木耳以后,准备开始午休,但奇怪的事情发生了。
龙女士的肚子开始剧痛,疼得她开始冒汗。马上又出现了呕吐的症状,她感觉不像是普通的不舒服,就喊醒了同事。
此时的龙女士甚至无法自己站稳,被送到医院以后她还昏迷了。医生检查出她的多处脏器有衰竭的迹象,确认是米酵菌酸中毒,需要做肝移植手术。

泡发3天的黑木耳,是脏器衰竭的元凶
干木耳本身是无毒的。但是泡发很久的黑木耳就容易被微生物攻占,变身”毒物“。
这种毒素叫做米酵菌酸,又耐高温,毒性还猛。也就是说,哪怕你把泡发木耳洗了三遍,开水烫烫,都去除不了毒素。
不小心把含有米酵菌酸的木耳吃下去之后,致死率超过了50%。即使逃过一劫,代价也是身体多个器官衰竭。而且,目前没有任何特效解毒药物!
小贴士:泡发木耳多久才安全呢?一般冷水是泡3-4个小时,热水的话时间更短。

快速泡发木耳的话,往温水里加一点白糖和面粉。白糖可以让干木耳快速吸收水分,面粉可以清除木耳杂质。
除了菌菇,这3类食物也能中毒
豆角
豆角不是很好熟,里面含有不少甙类毒素和蛋白酶抑制剂。吃到没熟的豆角,可能会肚子痛、呕吐。如果吃到了没熟的豇豆,毒素会攻击神经系统。
划重点:为了防止豆角不熟,可以先用开水烫一遍才爆炒。

冒第一遍泡泡的豆浆
自己在家煮豆浆,会出现“假沸”现象。煮豆浆出现的第一遍泡沫,并不代表真正煮沸了,那时候的温度才80度左右。
如果这个时候关火,豆浆就是没煮熟的。里面的胰蛋白酶抑制剂等物质,会让人食物中毒。
所以煮豆浆要在第一次出现泡沫之后,多煮几分钟,才能保证完全熟透。
新鲜的黄花菜
新鲜的黄花菜里有一种本身无毒的物质,叫做秋水仙碱。
但一旦这种物质被胃肠道吸收之后,就会产生一种剧毒--二秋水仙碱。
有多可怕呢?只要摄入0.5mg,致死率就极高了!

划重点:干黄花菜是经过处理的。鲜黄花菜就需要用水浸泡2小时以上,不然极易中毒、死亡!
Dr.X说
很多家庭常见食材本身是没有毒的,但是错误的处理方式会让食物变成“毒物”。全家人都要学会这份注意事项,才能保证大家的饮食安全!

【EuroPCR2016】TAVR一代产品植入8年内有50%发生变性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这几年风头正劲,但EuroPCR2016上的一项来自加拿大的研究吹来一阵凉风,该研究显示,第一代TAVR设备还不够完美,术后8年内植入的瓣膜有50%会发生变性。研究显示,术后4年内效果良好,但在4~6年18%发生瓣膜变性,估计到6~8年会有50%发生瓣膜变性。有糖尿病的人,喝茶或咖啡有好处!日本研究
有香气的生活大约就是每日饮一杯清香的茶或咖啡,而近日一项日本学者进行的研究显示,每天这么“香”,有助于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死亡风险。研究显示,每日一杯绿茶,5年减低15%的死亡风险,1~3杯降低27%的风险,4倍则降低40%的风险。如果每日一杯咖啡,5年降低12%死亡风险,1~3杯降低19%的风险,每日4杯者降低41%的风险。茶和咖啡皆喜欢,同时饮用则死亡风险下降更明显:杨进刚阜外2023-09-11 18:01:37
0000新加坡研究称,先吃米饭易得糖尿病,最好先吃蔬、再吃肉、最后吃米饭
在近期召开的美国营养学会年会上,来自新加坡的学者报告的一项研究提示,吃饭时各种食物的进食顺序如不同,对糖代谢的影响也存在差别。研究者发现,如吃一顿含绿叶蔬菜、米饭和鸡肉的食物,先吃绿叶蔬菜、再吃鸡肉、最后吃米饭时,餐后血糖应答明显降低,而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释放明显增多,说明这种进食顺序有利于糖代谢。而如果先吃米饭、再同时吃蔬菜和肌肉,餐后血糖应答会比较明显,餐后血糖就会升高。放下手机!中国研究称,青少年手机成瘾导致高血压,20%初中生手机成瘾
儿童青少年高血压在世界范围内呈上升趋势,特别是在中国。皖南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学者发现,中国初中生的高血压患病率高达16.2%,且这与肥胖、睡眠质量差和智能手机成瘾有关。智能手机成瘾可能是青少年高血压的一个新的危险因素。研究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对2639名12-15岁的初中生(1218名男生,1421名女生)进行了横断面研究。根据中国儿童性别和年龄的参考数据定义超重/肥胖和高血压。因脑卒中死亡比例,中国是全球的2倍!Lancet子刊最新报告
9月3日,Lancet子刊发表全球疾病负担最新研究称,2019年,全球新发脑卒中1220万例,有1亿脑卒中患者。2019年,655万人因脑卒中死亡,占总死亡人数的11.6%,是全球第二大死因,仅次于冠心病(16.2%)。在中国,2018年居民脑血管病死亡占总死亡人数的22%。文章指出,三十年来,全球新发病例数增加了70%,但实际上脑卒中年龄标准化发病率下降了17.0%。杨进刚阜外2023-09-19 12:50:26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