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VR术后心脏传导障碍专家共识:完全性右束支阻滞者为高危
尽管近年来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围手术期并发症有了很大改善,但传导障碍的发生并没见少,仍然是手术最常见的并发症。
JACC发表了由多位介入心脏病学家、电生理学家和心脏外科专家组成的专家组提出的TAVR后传导障碍的处理策略建议。
专家建议要进行术前评估危险因素和进行最少24小时的心电图监测以识别术前存在的心律失常,并根据当前指南进行干预。
基于当前的研究数据,与TAVR术后传导障碍风险增加相关的主要术前因素为完全性右束支阻滞(RBBB),存在RBBB为高危患者。
手术操作也会增加心脏传导障碍的发生,如球囊瓣膜成形术、瓣膜类型以及瓣膜定位。
所有患者在手术过程中也要连续心电图监测,安装临时起搏器。
最好能避免预扩张,针对高危患者(如RBBB)选择传导障碍风险较低的瓣膜类型,减小瓣膜植入深度。
手术结束后,在移除临时起搏线/中心静脉通路之前,一定要做12导联心电图,这个很重要,因为它将决定手术后的临时起搏。
根据术后即刻心电图变化以及是否有心律失常,患者可以分为5类(图1),分别采用不同的处理策略。

术后患者的随访
对于没有发生传导障碍的患者,要按指南推荐进行随访。建议在1个月和12个月随访时进行12导联心电图检查,此后每年进行12导联心电图检查。
对于TAVR术后传导障碍但未安装永久起搏器的患者,要在1个月和12个月随访时进行12导联心电图检测,左室射血分数降低和TAVR后LBBB(慢性或新发LBBB)的患者也应在3至6个月随访时进行评估,以确定是否需要植入 CRT和/或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
对于TAVR术后安装永久起搏器的患者。要在1个月、6个月和12个月随访,以了解起搏器工作情况。建议通过将起搏频率降低到40次/min以下来评估起搏器依赖性,以确定是否存在自发节律。注意起搏器检测到所有重要的心律失常事件,很重要。
来源:Josep Rodés-Cabau,et al. Management of Conduction Disturbances Associated With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 J Am Coll Cardiol, 2019, 74: 1086-1106.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描绘重症先心病新生儿肠道微生态全景图谱!Microbiome刊登张浩/李守军等合作研究
2022年12月30日,国际知名微生物期刊《Microbiome》杂志(IF16.8)在线发表了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和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合作研究。研究发现,重症先心病新生儿存在肠道微生态紊乱失调与代谢紊乱,并通过诱导宿主代谢稳态失衡,促进了患儿免疫炎症失衡与肠屏障功能损伤,进而影响患儿临床结局。杨进刚阜外2023-10-01 22:14:05
0000中国首家胸痛中心八年工作回顾!区域协同型胸痛中心改变了什么?南部战区总医院经验
2011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总医院成立了中国首家区域协同型胸痛中心。近期,该医院向定成、孔冉冉等总结了其从2010年~2017年共收治了2782例ST段抬高急性心梗(STEMI)患者的数据。研究显示,胸痛中心成立后,STEMI患者的救治时间总体呈明显缩短趋势,尤其是院内延迟,即进门到球囊扩张时间缩短最为显著,从2010年的109分钟降至2017年的43分钟,院内死亡率也有所下降。空腹血糖水平与全因死亡率呈U形关系,中国近2万农村居民跟踪调查
空腹血糖测量仍然是诊断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的主要测试手段,也是未来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关键指标。确定空腹血糖预测总死亡率的适当临界点,将有助于防止因与高血糖和低血糖有关的健康问题而过早死亡。国内首例 SinoCrown瓣膜治疗主动脉瓣狭窄!阜外医院吴永健等病例报告
目前已上市国产瓣膜均为自膨胀瓣膜,瓣架的花冠部分位于升主动脉,导管受瓣膜架体的干扰难以到位冠状动脉开口,因此TAVR后再次冠状动脉干预难度增大。一款国产新型SinoCrown瓣膜(乐普医疗,北京)为短瓣架设计但以自膨胀方式释放,便于TAVR术后患者冠状动脉再次干预。SinoCrown瓣膜与先前上市国产的自膨式瓣膜及国外的球囊扩张式瓣膜均有明显的结构差异,其优点包括:杨进刚阜外2023-09-24 11:46:29
0000全球感染性心内膜炎负担增加!齐鲁医院研究
感染性心内膜炎是一种比较少见但却可怕的心脏疾病。11月5日,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学者一项基于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的新分析表明,1990~2019年这30年期间,全球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持续升高,发达国家尤其明显。另外一个重要的变化是,感染性心内膜患者人群正逐渐从年轻人转变为老年人。杨进刚阜外2023-09-20 17:00:29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