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烟悖论不存在!JACC发表研究称,“烟民心梗预后好”是因年轻和并发症少
吸烟是公认的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然而,不断有研究发现存在“吸烟者悖论”现象,一旦发生心肌梗死,吸烟与良好的短期预后相关,即吸烟可能产生保护作用。
难道真是这样吗?JACC近期发表的一项大规模病例数据分析提示,其实不然,只不过是吸烟者比不吸烟者的年龄更小,心血管危险因素更少而已。
该研究进一步证实吸烟者介入治疗的预后更差。与不吸烟的患者相比,吸烟的患者1年死亡或心衰住院风险增加49%,再梗死风险增加97%。
这研究分析了10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STEMI患者的随机研究。
2564例STEMI患者中,近期吸烟者1093例(42.6%)。吸烟者年轻10岁,合并症较少。
研究数据显示,吸烟者和非吸烟者的梗死面积相似,吸烟者和不吸烟者的微血管阻塞也没有差别。
而且粗略数据显示,与不吸烟者相比,吸烟者的1年内全因死亡(1.0% vs 2.9%;p<0.001)和死亡或心衰住院率(3.3% vs 5.1%;p=0.009)较低,两者的再梗死率相似。
在对年龄和其他危险因素进行调整后,与非吸烟者相比,吸烟者虽有相似的1年死亡风险(HR=0.92),但死亡或心衰住院风险增加49%,再梗死风险增加97%。
该研究中吸烟者1年时粗略不良事件发生率较低,研究者认为,可能是由于他们年轻,合并症少。
再者,研究中吸烟者的平均年龄较不吸烟者年轻10岁,意味着吸烟者发生STEMI 的时间比不吸烟者要早10年,足以说明吸烟导致心血管病的早发,何谈吸烟的保护作用呢。
2017年美国心脏协会(AHA)科学年会上发布的中国急性心肌梗死(CAMI)注册研究数据也发现“吸烟悖论”现象。
该研究发现吸烟者的院内死亡率低于不吸烟者。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提示,在校正可能的混杂因素后,吸烟仍然是院内死亡的保护因素(OR=0.82,P<0.001)。
CAMI研究者指出,应当注意正确解读研究结果。该结果的临床价值在于揭示吸烟状态与住院死亡风险的关系,有助于医生更准确地利用吸烟状态及其他有预后意义的因素进行风险评估,以选择更加合理的诊疗策略,故仍强烈建议患者戒烟。
来源:Björn Redfors, et al. Effect of Smoking on Outcomes of Primary PCI in Patients With STEMI. J Am Coll Cardiol. 2020 Apr, 75 (15) 1743-1754.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美FDA指导性文件:抗心衰新药只要可改善症状,就可考虑批准上市
近日,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发布关于心衰治疗药物研发终点的指导性文件草案,指出心衰治疗新药批准上市的基础是该药可以改善症状或机体功能,对心衰住院或生存等硬终点无明显有益作用不影响抗心衰新药的获批。而且,如果一种抗心衰新药可持续显著改善症状或机体功能,尤其是在纽约心脏协会心功能Ⅲ~Ⅳ级的心衰患者中,即便生存率稍微降低也是可接受的。心脏过度活动是青少年高血压主因!美国研究
近期,美国心脏协会杂志发表研究称,以心率和左室射血速度增加和近端脉搏波速度增加为特征的心脏过度活动,可能是儿童原发性高血压的主要原因。研究发现,与健康同龄人相比,青少年高血压患者的平均动脉压升高(90±15vs76±10mmHg)。研究指出,平均动脉压升高可由心率和心输出量升高(5.3±2.0vs4.5±1.2l/min,随年龄和性别调整)解释,而非全身血管阻力增加。胸腔镜下切除室间隔心肌可行!广东省医研究
对于有症状的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患者,建议进行手术治疗,目前,Morrow手术是金标准。大多数经验丰富的中心经主动脉途径进行扩大Morrow手术。广东省人民医院学者发表研究称,胸腔镜下经左心房二尖瓣入路室间隔心肌切除术同时延长二尖瓣前叶(TTM-AMLE)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它可以有效地缓解左室流出道梗阻,同时显著减少二尖瓣反流。TTM-AMLE的早期结果令人满意。杨进刚阜外2023-09-28 13:01:36
0000儿童血压升高与体重超标,会影响心脏结构与功能!上海与四川学者研究
血压升高和体重过重,对于儿童也是有害的。近日,上海新华医院和四川省妇幼保健院学者联合进行的研究显示,即使是4岁儿童,体重超标与收缩压升高也会影响心脏结构与功能。研究显示,超重儿童中收缩压升高更为多见,而且收缩压与心率、左心室射血分数及缩短分数呈正相关。体重指数Z评分与左心室质量指数、左心室肥大风险正相关,而与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缩短分数和整体纵向应变等收缩功能相关指标呈负相关。杨进刚阜外2023-09-30 08:52:04
0000阜外医院樊朝美:左室中部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预后差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樊朝美、安硕研等研究发现,虽然在肥厚型心肌病中,左心室中部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的所占比例相对较低,但其预后差。而且这类患者多合并尖室壁瘤,临床上应注意识别。本研究中,2413例肥厚型心肌病中有66例左心室中部患者,占2.74%。左心室中部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定义为:静息状态下左心室中部峰值压差≥30mmHg,且收缩期左心室中部闭塞或梗阻呈“沙漏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