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外医院樊朝美(左室中部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预后差)
本研究中,19.70%的 MVOHCM 患者合并心尖室壁瘤形成,远高于肥厚型心肌病人群中心尖室壁瘤发生率(2.2%)。与不合并心尖室壁瘤的MVOHCM 患者相比,合并心尖室壁瘤的患者的预后更差。
中位随访4.5年,中部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患者的心血管死亡率为13.64%,不明原因晕厥是心血管死亡的独立预测因子(HR=13.37)。5 年和10 年生存率分别为87%和81%,较心尖肥厚型心肌病(97%)低。
来源:安硕研, 樊朝美, 赵世华, 等. 左心室中部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 中国循环杂志, 2015, 30:1053-1056.
66 例中部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患者中,男性占71%,14 例患者既往有肥厚型心肌病家族史。94%的患者就诊时即出现呼吸困难、胸痛、头晕、一过性黑朦、不明原因晕厥等症状。
左心室中部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定义为:静息状态下左心室中部峰值压差≥ 30 mmHg,且收缩期左心室中部闭塞或梗阻呈“沙漏状”。
此外,本研究联合使用SPECT、PET 及组织学检查证实,MVOHCM 并心尖室壁瘤患者存在冠状动脉微循环受损。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樊朝美、安硕研等研究发现,虽然在肥厚型心肌病中,左心室中部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的所占比例相对较低,但其预后差。而且这类患者多合并尖室壁瘤,临床上应注意识别。
转载请标明:来源于“中国循环杂志”
中部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45.45%,以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NSVT)最为常见,约1/3 患者发生NSVT。合并心尖室壁瘤的13例患者更易发生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不明原因晕厥同样是NSVT的独立预测因子(HR=3.42)。
本研究中,2 413 例肥厚型心肌病中有66例左心室中部患者,占2.74%。
5 年和10 年的无事件生存率分别为(57±7)% 和(37±8)%。随访期间,
研究者认为对于有不明原因晕厥的中部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患者应行ICD 植入预防心原性猝死。
做好12条,可防40%痴呆!《柳叶刀》最新报告
有一种病,在有症状前34年,大脑就有了变化,这就是阿尔茨海默病,也就是常说的老年痴呆症。而这种病已成为我国人群第五大杀手,并且在过去13年间死亡数增长了62.4%。怎么做才能远离老年痴呆症?7月30日,《柳叶刀》发表的最新报告指出,生命全程改善12个风险因素就可延缓或预防40%的痴呆症病例。杨进刚阜外2023-09-08 08:26:15
0000上班族,你妈让你管好自己的血压!
一般而言,年龄越大,血压越高。与退休的人相比,上班族的身体应该要好一些,更何况,现在很多人还体检啊。且慢,阜外心血管医院王增武和郭瑞医生的一项研究表明,我国的上班族不但血压高的人很多,高血压前期,也就是马上就成为高血压的人更多。有些人老觉得,搞心血管病防治的人真是婆婆妈妈,老说血压、血脂什么的,我又没有症状,管那么多干嘛?熬夜,让心跳紊乱!美国研究
一项发研究表明,一个健康人若长期睡眠不足,会出现异常心率模式。研究者指出,睡眠是健康的重要支柱,看待睡眠就应该像看待运动和营养一样。研究者发现,当一个人入睡后,大脑会周期性出现自发性皮层唤醒的活动高峰。而正常睡眠和睡眠不足的人虽然这种自发性皮层唤醒的活动高峰数量相似,但睡眠不足者之后更容易出现心率加快。并且与正常睡眠者相比,睡眠不足者心率平复到正常所需时间,也比正常睡眠者长。杨进刚阜外2023-09-20 14:25:59
0000JACC刊发北京大学临床研究所文章:冠心病事件加速老年人认知衰退
北京大学临床研究所学者在JACC上发表研究称,发生冠心病(CHD)事件的老年患者长期内认知能力下降较快。这项研究是研究冠心病诊断前、后认知功能下降进展的最大纵向研究之一,包括2002-2017年英国老年纵向研究共7888名无卒中的≥50岁参与者的数据。研究人员排除了有中风、心脏病和/或心绞痛病史、痴呆和/或阿尔茨海默病确诊或在随访期间有中风事件的患者。心脏再同步化使用四极导线有优势!中国科大一院严激等研究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可改善合并心脏不同步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心力衰竭住院率和全因死亡率,是国际心力衰竭管理指南推荐的一线疗法。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严激、陈康玉等发表研究称,四极导线较双极导线可降低心脏再同步化治疗除颤器(CRT-D)植入后心房高频事件(AHRE)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