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ACEI,ARB有效,阜外医院姚焰等研究)
作者指出,该研究还首次发现,右室延迟钆增强比例(RV-LGE%)较高与ARVC患者中威胁生命的室性心律失常发生风险增加有关。
该研究纳入311例ARVC患者, 其平均年龄为39.1岁,男士占74.9%,其中36.3%接受ACEI/ARB治疗,中位治疗疗程为4.9年。
对于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ARVC)的治疗,目前的指南主要强调预防室性心律失常事件,而注重延缓疾病进展的治疗措施很少。
经胸超声心动图显示,接受ACEI/ARB治疗的患者疾病进展速度明显慢于未接受ACEI/ARB治疗的患者。
具体表现为三尖瓣环收缩期位移缩小得更慢(两类患者每年分别缩小0.24 mm和0.61 mm)、右室流出道扩张也较慢(每年分别增大0.57 mm和1.06 mm)。
在接受ACEI/ARB治疗的患者中,威胁生命的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低于未接受ACEI/ARB治疗的患者(55.8 vs. 71.2%)。
来源:
进一步分析显示,与未接受ACEI/ARB治疗的患者相比,接受ACEI/ARB治疗的患者发生威胁生命的室性心律失常的风险降低了29%。
[1] 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s/Angiotensin Receptor Blockers: Anti-arrhythmic Drug for Arrhythmogenic Right Ventricular Cardiomyopathy. Front Cardiovasc Med, 2021, 8: 769138.
在该研究中,患者用得最多的ACEI/ARB为培哚普利和氯沙坦。基线和最后一次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的中位间隔时间为4.1年。
作者强调,ARVC以其致心律失常特性为主要特征,但其本质是心肌病。因此,基于这项研究,逆转心脏重构可能是降低室性心律失常发生风险的潜在治疗方向,但需要随机临床试验进一步验证。
阜外医院姚焰等通过一项回顾性观察性队列研究发现,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CEI/ARB)可显著延缓ARVC的疾病进展,降低致死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风险。
阜外医院还对20年来就诊的52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分析,发现该病的诊治水平得到了长足提高,导管消融术成为重要的治疗手段。
尽管ACEI/ARB不是经典的抗心律失常药物,但该研究发现,这类药物可降低严重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风险。ACEI/ARB的抗心律失常作用,可能与其抑制心肌纤维化、降低心室壁异常拉伸、稳定电解质浓度、延长动作电位有关。
中位随访5.96年期间,65.3%的患者发生威胁生命的室性心律失常事件,年发生率为19.8%;其中,持续性室速最常见,其次是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放电、心原性猝死/心脏骤停。
研究者表示,ACEI/ARB之所以能延缓ARVC患者的疾病进展,与其逆转心脏重构的作用有关,其中ACEI的作用比ARB更强。
62.3%的患者接受了导管消融术,19.5%接受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植入,10.0%的患者接受了心脏移植。
【ACC2016】心衰患者补充维生素D可提高8%的射血分数
ACC2016上,英国利兹大学学者报告的VINDICATE研究5年随访结果显示,每日一剂维生素D3有助于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这项研究对于慢性心衰患者而言,是一种突破。这也是首次证明补充维生素D3能改善心衰患者心功能的研究。”研究者表示。中青年高血压,痴呆风险高!广东学者研究
中山大学眼科专家何明光等开展的一项基于英国生物数据库的研究发现,在中青年时期诊断高血压的人,未来出现脑萎缩或痴呆的风险显著增加,而老年时期才出现的高血压没有这个风险。JACC子刊研究称,半数心梗患者一年后左室重构,心衰风险增加
JACC子刊发表研究发现,在冠脉介入普及和药物治疗不断优化的当今,近一半的STEMI患者在心梗后1年出现左心室重构。左室重构对长期生存率无影响,但会增加因心力衰竭住院率。研究者指出,STEMI后的左室重构与心力衰竭和死亡率增加有关。目前的很多相关的重要研究大多是在溶栓治疗的时代进行的,而在目前的PCI和最佳药物治疗的时代,对左室重构的长期预后影响还尚缺乏研究。杨进刚阜外2023-09-01 16:06:10
0000年龄≥75岁,并非抗凝出血危险因素!高龄房颤十大管理要点
房颤患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升高,根据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我国≥75岁居民房颤患病率高达2.4%。但老年人的相关临床研究较少,证据相对缺乏。近期,JACC发表的一篇综述对高龄房颤患者的管理证据进行了分析,并总结出了十大要点。1、与控制心率相比,节律控制能否降低死亡风险仍不清楚。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尤其是胺碘酮,晕厥、跌倒导致的损伤发生率较高。杨进刚阜外2023-09-22 20:45:38
0000阜外单中心数据显示,冠脉介入碘造影剂过敏性休克发生率0.019%,及早应用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可能有益
阜外医院吴永健等报道单中心数据显示,冠脉介入诊疗手术中碘造影剂过敏性休克发生率0.019%,低于国外的报道。但发生过敏性休克的后果严重,尤其是再次接触碘造影剂者。研究者还提出,在过敏性休克后抢救中在使用肾上腺素等常规抢救药物的基础上及早应用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可能有益。研究者发信啊过敏性休克首发表现多样,包括血压迅速下降(9例)、突发意识障碍(2例)、皮肤黏膜表现等(4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