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让冠心病病情加重,一层,阜外医院李建军团队研究)
而合并糖尿病的轻度冠脉狭窄患者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与中度狭窄的非糖尿病患者相似(8.3% vs 8.1%)。
此外,生存曲线也显示,重度狭窄的糖尿病患者心血管事件风险最高。
研究者指出,鉴于糖尿病对心血管的不良影响,对冠脉狭窄患者的临床评估和管理还需联合考虑是否合并糖尿病。

近日,阜外医院李建军团队进行的研究发现,合并糖尿病会让不同程度的冠脉狭窄患者病情加重“一层”。
中度狭窄的糖尿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增加,堪比重度狭窄的非糖尿病患者(12.4% vs 11.1%)。
来源:Zhang HW, Jin JL, Cao YX, et al. Association of diabetes mellitus with clinical outcomes in patients with different coronary artery stenosis. Cardiovasc Diabetol. 2021;20(1):214.
这项研究连续入选了10940例因心绞痛样胸痛的住院患者,经入选和排除标准及完成随访情况,最终纳入9091例患者。
糖尿病对心血管不良影响的潜在机制,可能与高血糖相关的冠脉微血管病变、炎症、交感神经活性、血管痉挛以及循环结构重塑等相关。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很多疑难复杂病例,一个医生一生也只能见到一次
在校正混淆因素后,与轻度狭窄的非糖尿病患者相比,中度狭窄的糖尿病患者增加70.9%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风险,重度狭窄的非糖尿病患者增加91.1%的风险,重度狭窄的糖尿病患者则增加105%的风险。
但是,在临床上仅仅评估冠脉狭窄程度就够了吗?
研究显示,不同程度冠脉狭窄患者若合并糖尿病,其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均会比无糖尿病者要高。
图2合并与不合并糖尿病的轻度、中度以及重度冠脉狭窄患者的生存曲线
中位随访40个月期间,1017例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包括心原性死亡、心肌梗死、缺血性卒中、计划外冠状动脉血运重建和心绞痛相关住院等组成的复合事件。

研究根据冠状动脉造影分为轻度冠脉狭窄(<50%狭窄,n=1290),中度(50%~69%狭窄,n=1003)及重度(70%~100%狭窄,n=6798)狭窄患者三组。
近期发布的指南共识中也强调,在糖尿病患者中应结合危险因素和心血管病理改变进行临床评估。
冠脉狭窄就如无形的手“掐住”了血流,研究显示,严重冠脉狭窄更容易发生心血管事件。
’
图1 合并与不合并糖尿病的轻度患者、中度以及重度冠脉狭窄患者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NOCAS:轻度;ICAS:中度;SCAS:重度
2019年家庭血压监测指南:每个人都应在家测血压,早、晚测血压最好,超过≥135/85 mmHg是高血压
近期,中国高血压联盟《家庭血压监测指南》委员会发布了《2019年家庭血压监测指南》。【全文链接】指南指出,家庭血压监测已成为有效提高高血压知晓率与控制率不可或缺的手段。不过,尽管我国家庭血压监测已经取得了很大的“量”的进步,但还需要推进“质”的进步,即提升家庭血压监测的规范化、信息化与智慧化水平。多个指南都强烈推荐在家测血压杨进刚阜外2023-08-29 10:07:02
0000起立后头晕怎么办?有小妙招!
很多人站起来会有点头晕,有些人甚至更为常见,这多是由于体位性低血压所致,怎么办?近日一项加拿大研究带来了不用药物无成本的好办法:可以在站立前反复数次抬膝活动,或站立后两腿交叉拉紧下肢肌肉,这样会减轻症状,改善血压下降。这么简单的做法,研究者是通过纳入22位平均32岁的年轻女性来证明的。这些参与者都有较为频繁站立后晕厥的病史和每月多于4次及以上晕厥前兆或晕厥发作病史。杨进刚阜外2023-09-23 13:26:55
000010年胖6斤,糖尿病风险翻倍
变胖不是什么好事儿,近期一项由英国剑桥大学和瑞典于默奥大学学者联合进行的研究显示,10年内若长肉超3kg,就会增加52%的糖尿病罹患风险。该研究共纳入30~60岁33184位受试者,随访10年。10年间,有1087人罹患糖尿病;有17876人体重指数超过1kg/m2,即相当于平均身高成人体重者增加超过3kg;有12020人体重保持良好,体重指数变化小于1kg/m2。得了“心碎综合征”,男士更危险!JACC研究
在应激性心肌病(Takotsubo综合征,又称为“心碎综合征”)患者中,女士占大多数,因此此前研究并没有很好地探索男性患者的临床特征。近期,JACC发表的一项欧洲多中心注册登记研究(GEIST研究)发现,与女性患者相比,男性患者风险更高,更容易出现心原性休克和死亡。因此,男性应激性心肌病患者更需要加强院内监测及长期随访。优化房颤治疗有4个环节!欧洲心脏杂志多项研究评述
我国35岁以上房颤患者超出487万例,中国心房颤动医疗质量控制报告显示,房颤治疗还有很大提升空间。如何管理好房颤,在其他国家也是个问题。近日,欧洲心脏杂志主编ThomasFLüscher结合最新一期该刊杂志发表的研究指出,优化房颤管理有4个环节:综合管理(包括抗凝管理)、控制血压、导管消融和左心耳封堵。1、综合管理可延长房颤患者寿命杨进刚阜外2023-09-08 14:02:51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