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家庭血压监测指南(每个人都应在家测血压,早,晚测血压最好,超过,135,85,mmHg是高血压)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血压控制良好者,每周测量至少 1 d
鼓励使用经过验证的电子血压计
此外,听诊法模拟汞柱或气压表式血压计,均对听诊要求高,不建议使用。
调整药物期间,连续测5~7天
指南指出,家庭血压监测不仅是高血压患者需要做的事情,每个人都应该进行家庭血压监测,包括那些自认为血压尚处于正常范围者。
因此,如果选择使用腕式血压计,需严格按照血压计的使用说明进行血压测量。
当诊室血压≥140/90 mmHg,而家庭血压<135/85 mmHg 时,可诊断为“白大衣性高血压”或“白大衣性未控制高血压”。
为了确保家庭血压监测的质量,血压监测期间应记录起床、上床睡觉时间、三餐时间以及服药时间。
多个指南都强烈推荐在家测血压
近期发表的多个国家或区域高血压指南都强烈推荐在家中测血压。许多国家与区域学术组织还专门制定了指南或共识等。
来源:中国高血压联盟《家庭血压监测指南》委员会. 2019 中国家庭血压监测指南. 中国循环杂志, 2019, 34: 635-639.
不建议使用:手指式、水银和气压表式血压计
建议定期校准
近期,中国高血压联盟《家庭血压监测指南》委员会发布了《2019年家庭血压监测指南》。【全文链接】
指南建议,高血压患者选择按照标准方案进行过准确性验证的上臂式示波法全自动电子血压计,并根据上臂周径选择大小合适的袖带。
手指式全自动示波法电子血压计,测量结果与上臂血压间差异较大,不建议使用。
当诊室血压<140/90 mmHg,而家庭血压≥135/85 mmHg 时,可诊断为“隐匿性高血压”或“隐匿性未控制高血压”。
鼓励使用自动方式记录血压
也可以发现控制或未控制的“白大衣性高血压”或“隐匿性高血压”。
如果选择腕式血压计,需严格按照说明测血压
考虑到我国居民晚饭时间较早,建议,晚间血压测量在晚饭后、上床睡觉前进行。
值得重视的是,许多尚不成熟的技术十分吸引公众的注意,比如无袖带血压测量技术仍处于早期研究与开发阶段,但各种类型的无袖带血压计,甚至是非接触式“血压计”却已随处可见。
如无法自动传输,也不能手动输入血压测量结果,则应将测量结果完整地记录在笔记本上,以备需要时使用。
什么时候测血压?每天测几次?每天早晚测,测2~3次
如果血压计没有自动传输功能,也可手动输入到相应的管理网站、手机应用或程序,存储、分析。
不过,尽管我国家庭血压监测已经取得了很大的“量”的进步,但还需要推进“质”的进步,即提升家庭血压监测的规范化、信息化与智慧化水平。
指南鼓励将血压自动传输到相应的管理网站、手机应用或程序,存储、分析。
每个人都应该在家测血压
腕式血压计测量血压携带更为方便,且使用时不需暴露上臂,在寒冷地区或脱衣服不方便者(残疾人)使用较方便,但不同血压计之间前臂的放置方法差别较大。
指南指出,家庭血压监测已成为有效提高高血压知晓率与控制率不可或缺的手段。
通过临床验证的血压计可在相关网站查询(www.dableducational.org或www.bhsoc.org)。
家庭拥有血压计并进行家庭血压监测的重要价值,在于那些“血压正常”者通过定期测量血压可以及时发现血压升高。
水银血压计,听诊要求高,水银也对环境有污染,不建议使用。
不论早上还是晚上,测量血压前均应注意排空膀胱。
通常,早上血压测量应在起床后1小时内进行,服用降压药物之前,早餐前,剧烈活动前。
初诊患者,治疗早期,或虽经治疗但血压尚未达标患者,应在就诊前连续测量 5~7 d。
血压计在使用期间,应定期进行校准,至少每年 1 次。可在购买处或就医处寻求帮助,进行校准。一些销售网络较完善的企业通常也会提供其所售血压计的校准服务。

家庭监测血压若平均值≥135/85 mmHg,可确诊高血压,或血压尚未控制。
家中测血压正常值为135/85 mmHg
鼓励使用上臂式自动电子血压计
在家测血压时,应每日早上、晚上测量血压,每次测量应在坐位休息 5 min 后,测 2~3次,间隔1 min。
强化降压,可减少7%体位性低血压风险!5研究荟萃分析
很多人担心强化降压会增加体位性低血压的风险,甚至有推荐认为在降压前或降压时应筛查体位性低血压,真的如此吗?近日一项纳入5项临床试验的荟萃分析给了颗“定心丸”,研究显示,强化降压不仅不增加体位性低血压风险,反而可降低这种风险。研究者认为,不论是之前有体位性低血压还是接受强化降压时存在体位性低血压,都不应视为不采取降压或避免强化降压的理由。安贞医院学者发现马凡综合征新基因变异
马凡综合征由法国医师AntonieMarfan于1896年首次报道,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无种族特异性,可累及心血管、眼部及骨骼等多个系统,主要临床表现为蜘蛛指/趾、脊柱侧弯、主动脉病变、瓣膜病变、晶状体脱位等。人原纤维蛋白1基因(FBN1)是目前已经明确的马凡综合征的致病基因,包含66个外显子,位于染色体15q21.1区,编码原纤维蛋白-1。杨进刚阜外2023-10-02 14:20:26
0000美国糖尿病学会更新治疗标准:用他汀的心血管病患者若甘油三酯仍较高,可考虑鱼油
随着相关领域新进展的不断出现,美国糖尿病学会与时俱进,打破以往到年底才进行更新的形式,近期对糖尿病治疗标准进行了“实时修改”。美国糖尿病学会更新的内容主要涉及合并心血管病及慢性肾脏病的糖尿病患者,包括三个方面。Stroke文章称我国卒中防治初见成效:20年间年龄标化男性卒中死亡下降19%,女性下降25%
近期武汉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学者在Stroke杂志上发表的研究显示,我国在1994-2013年间,不同年龄组经标化的男士和女士因脑卒中死亡呈减少趋势。整体看来,20年间,男性下降了18.9%,在女性下降了24.9%。图11994-2013年每10万人卒中死亡粗率(CMR)变化趋势和年龄标准化死亡率(ASMR)变化趋势研究者认为,这主要归功于三方面原因。杨进刚阜外2023-08-05 08:55:26
0000处理血压偏低九妙招:翘二郎腿也有效?
如果没有症状,低血压往往不是问题,但当出现头晕,头痛,颈僵等不适,甚至长期存在,就可能会促成休克、卒中、心肌梗死、肾脏衰竭等严重后果了。如果需要升压,那么以下几种调节方式就可派上用场了。1.进食稍咸:适当增加钠盐摄入,有助于提高血压。2.少饮或戒酒:酒精可进一步降低血压,因此低血压者要避免大量饮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