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oke文章称我国卒中防治初见成效(20年间年龄标化男性卒中死亡下降19,女性下降25)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首先是经济发展,医保覆盖、医疗诊治条件、卒中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其次是婴幼儿和儿童时期营养改善。人群对卒中的防治认识也在逐步提升。其中降压药物的广泛应用,在控制卒中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这项研究结果是研究者应用年龄期间队列分析框架对疾病全球负担研究2013(GBD2013)中中国卒中死亡率数据加以分析所得。

来源:Wang Z, Hu S, Sang S, et al. Age-Period-Cohort Analysis of Stroke Mortality in China: Data From the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 2013. Stroke. 2016 Dec 13. pii: STROKEAHA.116.015031. [Epub ahead of print]
研究者认为,这主要归功于三方面原因。
研究者介绍说,如果不考虑年龄分层,由于老龄化,我国实际上因卒中死亡的居民是增加的。随着老龄化进程加速,未来老年人卒中死亡人数还会不断增加。
图2 中国人群不同年龄组卒中死亡率变化曲线
年龄是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研究显示,随年龄增加,因卒中死亡的风险呈指数级上升,每隔5年,男性增加1.51倍,女性增加1.46倍。≥65岁人群的风险最高。80%的卒中死亡都发生在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中。
研究者解释,在上世纪80年代后,由于饮食西化等生活方式的日益渗透,高血压、肥胖、糖尿病等高危因素也开始流行。这些危险因素若不控制,脑卒中还会卷土重来。

近期武汉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学者在Stroke杂志上发表的研究显示,我国在1994-2013年间,不同年龄组经标化的男士和女士因脑卒中死亡呈减少趋势。整体看来,20年间,男性下降了18.9%,在女性下降了24.9%。
图1 1994-2013年每10万人卒中死亡粗率(CMR)变化趋势和年龄标准化死亡率(ASMR)变化趋势
JAMA:两位专家为诺华重磅心衰药物“掐架”
自从2014年揭晓PARADIGM-HF研究结果后,诺华公司的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Entresto就一炮而红,并被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批准用于临床,但是近期ArthurFeldman为首的几位心衰领域的专家在JAMA上发表的一篇文章搅起了风波。聚焦于战略和关键技术提升!胡盛寿院士述评新时代心血管病防控发展
心血管疾病是我国居民的首要死因,心血管疾病防控是我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的重中之重。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中国的心血管疾病防控策略也需与时俱进。近日,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胡盛寿院士在本刊阐述了新时代中国心血管病防控的策略。作者介绍,在近30年来,基于医院的临床技术服务能力不断增长,我国的医疗可及性和质量指数进步幅度举世瞩目,位列中等收入国家首位。多项心血管技术已经处于世界领先或接近领先水平。杨进刚阜外2023-10-01 22:14:06
0001老年房颤用地高辛,有害!解放军总医院研究
1月13日,解放军总医院郭豫涛等发表的中国老年房颤患者优化抗栓(ChiOTEAF)注册研究结果表明,对于老年房颤患者,不论是否合并心衰,应用地高辛均会导致全因死亡、血栓栓塞事件风险增加,同时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ChiOTEAF注册研究是一项前瞻性、多中心的真实世界注册研究,于2014年10月至2018年12月在全国44家三甲医院招募平均年龄75岁的老年房颤患者。美研究发现,新型抗氧化剂让血管“年轻”至少15岁
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博尔德分校学者在Hypertension发表研究显示,一种线粒体特异性新型抗氧化剂MitoQ可使中老年人血管“年轻”至少15岁。MitoQ由辅酶Q进行化学修饰而成,有助于修复细胞内线粒体的氧化损伤。研究显示,服用MitoQ补充剂6周,动脉扩张了42%,使得血管“年轻”了至少15~20岁。血管的扩张主要得益于氧化应激的降低。人工甜味剂的“四宗罪”:杀肠道菌群,升血糖、血脂,还污染环境
糖是“过街老鼠”,人工甜味剂就是“好鸟”?非也。随着大量研究的开展,人工甜味剂的危害一一浮出水面。能“杀”肠道菌群近日以色列和新加坡学者进行的研究发现,有6种人工甜味剂以及含有这些甜味剂的10种运动补品是肠道菌群的“潜在杀手”。研究者发现,当消化道菌群暴露到这些甜味剂仅1毫克/毫升的浓度时,就会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