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合并低氯(全因死亡风险倍增,广东省医研究)
在校正混杂因素后,低氯血症是死亡风险的重要预测因素,30天全因死亡风险增加99%,长期全因死亡风险增加32%。
研究者表示,低氯血症可能是一个治疗靶点,可以通过补充氯化物进行治疗。有必要进一步研究有效的预防措施以及冠心病患者低氯血症的潜在机制。
其中4.4%的患者存在低氯血症(<98 mmol/L)。低氯血症在患有糖尿病、慢性肾脏病、高血压、贫血及老年患者中更常见。此外,低氯血症患者经常使用更多利尿剂。
在5.2(3.1-7.8)年的中位随访期间,共有6486例(13.2%)患者死亡。
研究者分析了2007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49025例接受冠状动脉造影(CAG)并诊断为冠心病的住院患者的数据。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很多疑难复杂病例,一个医生一生也只能见到一次
广东省人民医院学者最近发表研究显示,低氯血症在冠心病患者中较为常见,并且冠心病患者入院时氯化物水平与短期和长期死亡率呈负相关。
来源:Huang H, Mai Z, Chen L, et al. Prevalence and Mortality of Hypochloremia Among Patients with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A Cohort Study. Risk Manag Healthc Policy. 2021, 14:3137-3145.
低氯血症和冠心病之间联系的确切机制尚不清楚。据研究者分析,低氯水平可能会上调炎症细胞因子,从而促进炎症过程。氯离子在生理稳定性的调节途径中起着关键作用。
以往有研究提示低氯血症是心血管疾病患者短期死亡的预测因子。
0000
相关推荐
先心病合并心肌致密化不全,也可手术治疗!阜外医院逄坤静等研究
心肌致密化不全是以心室内粗大的肌小梁、小梁间深陷的隐窝,以及致密层心肌变薄为特征的一组心肌表现。新近的研究则提出,心肌致密化不全可能不是一种独特的遗传性心肌病,而是其他心肌病或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的伴随表现。杨进刚阜外2023-09-28 16:31:09
0001广西医大一附院学者称,心脏术后引流量每天>500 ml,急性肾损伤风险增1倍
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郑宝石、徐先增等分析发现,单纯瓣膜置换术后并发急性肾损伤(AKI)是多因素造成的,术前主要与年龄、高血压有关,术中主要与转机时间有关,术后主要与谷丙转氨酶增高、低心排综合征、手术24h后拔除气管插管、贫血、胸液引流量增多有关。本组数据显示,现单纯瓣膜置换术后血清肌酐水平较术前明显增加,根据RIFLE标准,单纯瓣膜置换术后1周内AKI发生率为39.3%。多吃粗粮,可防糖尿病和中风!中国50万居民分析
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CKB)针对50多万居民的一项分析显示,多吃粗粮,能降低糖尿病和缺血性脑卒中风险。与不吃粗粮者相比,经常吃粗粮(如小米、玉米和高粱)者患糖尿病风险降低12%,缺血性脑卒中降低14%。每天多吃100克粗粮,糖尿病和缺血性脑卒中风险分别降低14%和13%。诊室自测血压,能否消除白大衣效应?福建林金秀等研究
目前,在测量血压时,诊室血压测量存在白大衣效应。为解决减少白大衣效应,诊室自助电子血压计测量应运而生,即让患者独自在诊室中安静休息后,用全自动电子血压计测量多次血压,取其平均值。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林金秀等发现,这种方法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但不能完全消除白大衣效应,不能减弱白大衣效应对心率的影响。杨进刚阜外2023-09-27 17:41:46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