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瓣术后(INR在1,8,2,5之间可行,阜外医院经验)
该研究发现,这种主动脉瓣机械瓣有效、耐用,置换术后死亡率及并发症发生率低,是主动脉瓣膜置换的可靠选择之一。
17 例(5.1%)患者发生主要不良事件,其中心肌梗死1 例(0.3%),脑出血 2 例(0.6%),脑栓塞 1 例(0.3%),其他严重出血事件 13 例(3.9%)。
这说明,较低强度的抗凝治疗可以有效满足降低血栓栓塞事件发生风险的要求,尚存在进一步降低抗凝强度来降低出血风险的空间。
在该研究中,术后早中期严重并发症甚至死亡事件主要出现在术后第 2~3 年。11 例死亡病例中,7例发生在术后第 2~3 年。
结合国人与欧美人群的凝血功能差异,研究者将患者的抗凝目标保持在 INR 为 1.8~2.5 的较低区间。
针对抗凝的问题,阜外医院专门开设了抗凝门诊。医师和药师共同出诊。共同管理服用抗凝药的患者,使患者用药的依从性、有效性和安全性大大提高。
在该研究中,平均随访1.9年期间,11例(3.3%)的患者死亡,术后第 1、2、3、4 年分别死亡 3 例、2 例、5 例、1 例;5 例死于心力衰竭,1 例死因为人工瓣膜功能障碍,1 例因脑出血死亡,4 例为其他非心脑血管原因死亡。术后 1 年、2 年、3 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 99.0%、98.1%、93.5%。
作者指出,MEDTRONIC Open Pivot人工机械瓣于 1992 年上市推出,并在比利时根特大学医院首次临床使用 。
近期,阜外医院侯剑峰等发文报告了该院348 例MEDTRONIC Open Pivot 主动脉瓣机械瓣置换术后患者的早中期临床结果。
随访期间,14 例(4.2%)患者出现人工瓣膜功能障碍,发生率为 2.23%/ 人年;6 例(1.8%)患者出现瓣周漏,发生率为0.96%/ 人年;2 例(0.6%)患者因严重瓣周漏需二次接受手术。
348 例患者中,男士占81.3%,平均年龄49.4 岁。
在死亡的 11 例患者中,仅 1 例为脑出血,无因血栓栓塞事件引起的死亡;随访存活患者中发生的 16 例主要不良事件中,同样以出血性事件为主,其中脑出血和其他严重出血事件共 14 例(87.5%),仅发生 1 例心肌梗死和 1 例脑栓塞。
322 例存活患者中,术后第 2~3 年出现主要不良事件 12 例,占术后随访期间总事件的 70.6%,且以出血事件为主。这提示术后抗凝方案和 INR 监测至关重要。
围术期无患者死亡和二次手术。共 333例(95.7%)患者完成随访,平均随访1.9年,最长 3.36 年,共计 627 人年 。
来源:
营养学杂志研究称,餐前半斤低脂酸奶可减少餐后高血糖,改善代谢紊乱
根据最近发表的研究,对于女性,喝酸奶可降低炎症标志物水平,改善代谢紊乱,尤其餐前喝酸奶可抑制餐后代谢紊乱。研究者发现,即使是那些摄入了大量肉类和碳水化合物的人,餐前酸奶也能帮助抵消由饱和脂肪引起的炎症。研究中120名女性,随机分配吃339g低脂酸奶或324g大豆布丁,均含330卡热量,包括3g脂肪、66g碳水化合物和4~6g蛋白质,持续9周。每组中有一半人为肥胖。人工智能识别胸痛准确度远超医生:当机器人说不需检查时,几乎100%正确
人工智能涉足医学界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但是在ICNC2019上面世的名为“ARTICA”的“超级大脑”决策支持系统能识别哪些胸痛患者是源于心脏问题,以及需要做什么必要的心血管检查,着实让人眼前一亮。研究者说,当前临床上存在过度检查的现象,而“ARTICA会严格遵守ESC指南,减少不必要检查,省时省钱。中国心梗注册研究最新数据:3.5%心梗患者溶栓后出血,高龄患者风险高
对于心梗患者,“心肌就是生命”,溶栓在很多无直接PCI条件且无法在30min内实现转诊的患者,是首选的再灌注策略。不过溶栓出血率是否高,哪些患者容易发生出血?阜外医院杨跃进、何培源等研究显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接受溶栓治疗,合并出血事件率较低,高龄(≥75岁)与使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是出血的独立预测因素。3点后不吃东西,减肥更有效!JAMA子刊随机对照研究
已有不少研究表明,限时进食,即将一天内进食时间限制在某一特定时间窗(例如8小时),有助于减重。8月8日,JAMA内科学子刊发表的一项随机临床研究提示,在每天限制热量的基础上,尽早限时进食(earlytime-restrictedeating),即每天在早7点至下午3点之间的8小时内进食(晚上不吃),与每天进食时间窗≥12小时相比,可更有效地减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