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衰合并房颤(最好恢复窦性心律,德国研究)
注:研究的主要终点为包括心血管死亡、脑卒中、心衰恶化或急性冠脉综合征入院治疗等的复合终点
图1 合并房颤心衰患者及根据不同射血分数分型的心衰患者,早期节律控制治疗与常规治疗在主要终点研究的比较
对于有症状性合并房颤的心衰患者,早期节律控制相关治疗改善了死亡和心衰住院的复合终点。
研究者发现,中位随访5.1年期间,早期节律控制的患者,其心血管死亡、脑卒中、因心衰恶化入院及急性冠脉综合征入院的复合终点事件发生风险较常规心衰治疗的患者降低26%。
死亡、脑卒中或与节律控制相关的严重不良事件的主要安全性终点事件发生风险,早期节律控制者也较常规心衰治疗者降低了15%。
虽然两组患者心力衰竭状态未改变,但均观察到左心室射血分数的改善。

心衰合并房颤如雪上加霜,预后更差。
近日发表在Cirulation上的一项德国研究表明,对于有心衰体征或症状的患者,在诊断房颤一年内,即早期行系统化节律控制相关治疗安全,而且要比当前延迟的、症状导向的节律控制策略有助于减少心血管事件。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很多疑难复杂病例,一个医生一生也只能见到一次
来源:Rillig A, MagnussenC, Ozga AK, et al. Early Rhythm Control 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AtrialFibrillation and Heart Failure. Circulation. 2021 Jul 30.
这项研究是EAST-AFNET 4 试验的亚组分析,共纳入798例心衰患者,37.6%为女性,平均71岁。其中442例患者为射血分数保留的心衰,132例为射血分数减低的心衰,余者为射血分数中间值的心衰。
早期节律控制相关治疗包括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或射频导管消融。
0000
相关推荐
阜外袁晋青团队发现,较早期涂层可降解药物支架治疗冠心病合并贫血患者或无明显优势
目前临床上冠脉介入治疗中常用的新一代药物洗脱支架包括第二代永久涂层药物洗脱支架(DP-DES)和涂层可降解药物洗脱支架(BP-DES)。既往研究显示,第二代永久涂层药物洗脱支架可能引发极晚期支架内血栓和新生粥样硬化,其发生机制主要与不可降解的聚合物涂层引起内皮延迟愈合有关,因此涂层可降解药物洗脱支架应运而生。一心脏科医生每天看60~80个病人,被控因未体检致使一名患者死亡
美国安大略一名叫WilliamHughe的心脏科医生被指控不专业,对很多病人没有进行体检,并由此可能导致了一名患者死亡。该医生面临的指控包括专业水平和能力不足,同行认定其医疗行为可耻或不专业。安大略医生和外科学院雇佣了Massel对该医生450次出诊中25份病例进行了审查,出具了5份报告。PCSK-9抑制剂联合他汀,半年可降低LDL-C水平43%!陈韵岱等真实世界研究
大量研究证实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与心血管疾病进展的因果关系,但临床实际中,高危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脂控制得如何?近日,解放军总医院陈韵岱等发表来自真实世界的研究表明,PCSK-9抑制剂联合他汀治疗降脂效果明显,但远期获益尚需进一步明确。左房低电压区,提示后复发风险高!大连医大二院房颤射频消融研究
导管消融房颤患者控制节律的一线治疗,但患者术后仍有一定复发风险。近日,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杨东辉、陶依娆等进行的研究发现,导管消融术中电压标测显示的左心房低电压区可增加术后复发风险(HR=2.13,95%CI:1.59~2.86)。而且,在考虑了年龄、左心房大小等其他危险因素后,左心房低电压区仍为房颤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英科学家称,治疗哮喘的抗过敏药可能有抗栓效果
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是非常危险但可预防的疾病,但目前应用的抗栓药物有出血风险。近期,来自英国伯明翰大学的科学家发现,治疗过敏性疾病如过敏性哮喘和花粉症的肥大细胞抑制剂(例如西替利嗪)可能也有抗栓作用。这意味着,通过作用于免疫系统的抗过敏药如果用来防治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并不会破坏血液凝固系统,因此不用担心出血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