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幸福课,真会让人幸福吗,耶鲁大学网红课程调查)
积极心理学不但可预防心理疾患,也可预防躯体疾患。
广东省人民医院林曙光、谭宁在我刊撰文指出,没有焦虑、抑郁等精神障碍也不等于心理健康。要追求心理幸福感,让生活更有意义。
积极心理学是心理学领域的一场革命,是一门从积极角度研究传统心理学研究的东西方新兴科学,更加强调人性的优点,而非弱点,其研究对象应该是正常的、健康的普通人,而不是少数“有问题的人”。
尽管上两个课的人均表示,上了这些课让他们感受到离幸福的距离近了,但是上“幸福科学”的人心理健康获益更大。
答案是:这门课真的会让人幸福!
两项研究均对上桑托斯课的人或类似课程的人,评估了心理影响。结果表明,免费的在线积极心理学滋润了数百万人的心灵。
驱赶心理上的阴影,让人更健康积极,也是我国学者关注的问题。要知道,中国疾控中心进行的一项研究显示,中国1990~2017年抑郁症增幅25%,5636万人患病,占全球五分之一。
研究者介绍,与心理学课程不同,“幸福课”要求学员做一些以明确可改善心理健康的练习,比如改善睡眠方式、制定锻炼计划、练习冥想。
[1] How to gain a sense of well-being, free and online. Eurekalert. 14-APR-2021
他们认为,以往我们往往重视焦虑和抑郁对人的负面作用,而现在,更多的研究则聚焦在积极心理学领域,包括幸福、感恩、同情心、自信及希望等对心血管疾病的预防作用。
这一课程的爆红也提出了一个有趣的问题:去学习这门课程并按时完成培养社交关系、列出感谢清单等家庭作业,到底是不是真的能提升幸福的感觉?
后来,这门耶鲁最受欢迎课程因耗费了巨大的人力和物力,也抢走了很多其他课程的学生,在2018年春季学期结束之后不再继续开设。桑托斯教授依据“幸福课”的课程内容,拍摄了研讨班形式的新课程——“幸福的科学”。该课程包括8个部分,共计14个小时,于2018年3月在在线教育网站上线,供用户免费观看。
在学习“幸福科学”前后,学员们回答了度量心理健康相关因素的一些问题,比如积极的情绪、敬业程度和人际关系。
研究者和桑托斯都表示,应该让这些课程线上免费大规模“走”起来,让更多人感受到生命的丰盈,幸福的感觉!
2018年,桑托斯教授的“幸福课”在耶鲁大学走红,成为该校史上最受欢迎的课程。
其中4月14日发表在 PLOS ONE的一项最新研究中,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和耶鲁大学学者发现,那些线上免费学习“幸福课”的人,幸福感要高于选择学习另一门心理学课程 “心理学概论”的人。
积极心理学和行为改变是“幸福课”的两大根基,前者指明了促使人们生活充实、积极向上的心理学要素,而后者教导学生如何把理论应用到实际生活之中。每天,学生都要完成家庭作业,例如沉思10分钟,睡够8小时,记下5件心怀感激的事情等。
另一项研究由耶鲁大学和布里斯托大学学者进行的类似研究,调查了上桑托斯线下课程或线上基于桑托斯讲义的课程,也发现了类似的心理获益。
不过研究者表示,对于已经确诊的精神疾病患者,这些课程尚不能替代专业治疗。
那年的第一学期,这门课程就吸引了1200余位本科生。另据最新统计,已有338万人在线学习。
这么肯定的回答不是空穴来风,而是有两项研究来支持的。
来源:
心梗患者练瑜伽可帮助心脏康复!JACC发表印度多中心研究
杨进刚阜外2023-09-03 10:00:08
0000本刊编辑部主任荣获2021年度最佳出版人称号
2022年3月18~20日,由医师报社、中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基金会、中国医药卫生文化协会主办的“第七届医学家年会暨第二届医师职业发展论坛暨第一届健康中国医共体行动总院院长年会”在北京召开。会上,《中国循环杂志》编辑部主任杨进刚荣获了2021年度“优秀医学出版人”称号。杨进刚阜外2023-09-24 15:11:10
0000得不得糖尿病,先看体重,别怪遗传!ESC年会44万人分析
一个人得不得糖尿病,超重或肥胖影响大,还是遗传影响大?在欧洲心脏病学2020年年会上,英国剑桥大学和意大利米兰大学的研究者发表的一项研究带来了答案:体重影响大,减重有助于预防或逆转糖尿病。这项研究共纳入44万人,平均年龄57.2岁。然后被随访至平均年龄65.2岁,期间共31298人患糖尿病。研究者还用690万个基因评估了糖尿病遗传风险。并根据遗传风险高低和体重指数大小分别分了5个组。午睡超1小时有害!广州医科大学研究
很多人都有午后小睡的习惯,但是多长时间合适?在欧洲心脏病学会2020年年会上,广州医科大学潘哲等进行的研究显示,对于每晚睡眠都充足的人而言,每天午睡不要超1小时!研究显示,与不午睡者相比,午睡超过1小时者全因死亡风险增加30%,心血管病风险增加34%。如果将夜间睡眠考虑在内,则死亡风险在那些每晚睡眠多于6小时者中增加。那么午睡不足1小时又如何?避免射频消融术中心包填塞,要警惕三个因素
左侧旁路参与的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是常见的室上性心律失常,以往通常通过主动脉逆行方法消融。近年来,随着房间隔穿刺技术的普及,经穿房间隔途径消融左侧旁路成为众多中心的首选。近期一项研究回顾性分析发现,左侧旁路射频消融相关的心包填塞发生率相对较低,原因可能与过度消融、机械操作损伤和误消融毗邻结构相关。本组3例心包填塞病例,均经长时间消融无效后发现心包填塞,基本排除房间隔穿刺过程导致心包穿孔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