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分之一都会被误诊的心脏病(以中壮年男性为主,多表现为呼吸困难)
在误诊患者中,多被误诊为结核性心包炎(61.5%),其他还包括冠心病、心力衰竭、肺癌、淋巴瘤等。还有15例为影像学误诊,以纵膈占位(11/65,16.9%)最常见。
该研究通过检索中文数据库共收集到1981~2015年内陆报道的186例原发性恶性心包间皮瘤病例。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让人遗憾的是,研究未发现对病死率有预测价值的临床、影像或病理学指标。而且该病目前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研究者指出,个体化、综合治疗有可能改善预后。
北京朝阳医院吕秀章、孔令云等就此对中国内陆35年共186例相关数据进行了汇总和分析。
欢迎购买《陈在嘉百个难忘病例》
在诊断方面,原发性恶性心包间皮瘤常会迷惑临床医生。研究显示,186例中有65例被误诊,甚至有88例次同一患者被误诊为多种临床疾病的情况。
该研究也再次证实了原发性恶性心包间皮瘤的高度侵袭性:住院死亡率超过30%,出院后6 个月死亡率近75%。
就临床症状而言,最常见症状为呼吸困难,占65%以上。另有28.9%的患者合并心脏填塞,10.8%的患者并发缩窄性心包炎。
有一种病,既是心脏疾病,又是原发恶性肿瘤,而且临床误诊率较高,这就是原发性恶性心包间皮瘤。那么如何更好准确诊断出这种疾病,或者说这种病到底都有哪些特点?
该书最大的特点所有死亡病例都有尸检结果。陈在嘉教授已从医已有64年,在阜外医院心内科工作了 58 年。
他们发现,这种疾病可累及各个年龄层,其中主要目标为中壮年男性,男女患病比率近2:1。
高润霖院士评价该书是“送给医生的最好礼物,对从事心血管专业的医生、研究生开阔思路、增长知识、积累经验、建立正确临床思维大有教益。”
来源:孔令云, 王晶锐, 孙兰兰, 等. 中国内陆35 年原发性恶性心包间皮瘤临床、影像、病理与预后汇总分析. 中国循环杂志, 2017, 32: 1005-1009.
在临床辅助手段及实验室检查方面,病理学结合免疫组化分析有助于确定诊断。
BMJ刊发六国饭菜研究:辣子鸡丁、毛血旺热量最高,驴肉火烧、香河肉饼也榜上有名
近期,英国医学杂志(BMJ)发表的一项研究非常烧脑,独辟蹊径。研究比较了巴西、中国、芬兰、加纳、印度和美国6个国家的223种食物的热量。研究者发现,中国菜平均热量仅719kcal,而美国餐食热量达到1088kcal。中国快餐热量比美国低44%,餐馆食物热量比美国低21%。作者认为,这就是中国肥胖率远远低于美国的原因。杨进刚阜外2023-08-26 11:47:42
0000Lancet发表伊朗研究称,每天一片复方制剂,可有效预防心血管病
8月24日发表在《柳叶刀》杂志上的PolyIran研究提示,对于成年人来说,每天吃一片包含四种心血管药物(阿司匹林81mg、阿托伐他汀20mg、氢氯噻嗪12.5mg、依那普利5mg或缬沙坦40mg)的固定剂量复方制剂,能有效预防急性冠脉综合征、致死性心肌梗死、猝死、心衰、冠脉血运重建、中风等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成都社区研究:80岁以上老年人中75%有高血压,控制率不足两成
一项来自成都的社区研究显示,在80~100岁的老年人中,3/4存在高血压,但不到20%的高血压患者血压得到控制。该研究纳入来自成都20个社区的1056例受试者,受试者的年龄为80~100岁,平均年龄为83.6岁,男女基本各占一半。该研究显示,这些高龄受试者的平均血压为146.4/74.1mmHg,收缩压和舒张压最高值的受试者均来自于80~84岁这一群体;平均脉压为72.5mmHg。这么吃,可防动脉粥样硬化!
7月6日,欧洲心脏病学会旗下杂志CardiovascularResearch发表文章,回顾了各种食物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证据。文章指出,对于健康成年人来说,为降低动脉粥样硬化风险,要限盐,少吃动物来源的食物。另一方面,可多吃植物性食物,包括全谷物、蔬菜、水果、豆类、坚果,用橄榄油和其他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油来替代黄油和动物脂肪。杨进刚阜外2023-09-17 14:10:44
0001中国传统农民心血管不健康:近九成健康度为“差”
在中国保持“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传统北方乡村生活的居民中,拥有理想心血管健康者有多少?近期,中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孙英贤等在1万余人中进行的研究回答了这个问题:近九成人心血管健康状况较差,拥有理想心血管健康者仅0.1%。杨进刚阜外2023-07-31 14:05:45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