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吃(可防动脉粥样硬化)
根据剂量反应分析结果,建议每天吃一把坚果(大约30 g)。
盐
根据目前的证据,每周最多吃3份(每份2个)或每天吃1个鸡蛋,是可以的。
蔬菜和水果
如果没有其他健康禁忌,每天最多喝3杯咖啡或茶;
在不饱和脂肪酸中,特级初榨橄榄油对于动脉粥样硬化的一级预防证据充足,而且其含有的微量营养素对于预防心脏代谢危险因素有益。
少量喝咖啡、茶、酒,有助于降低动脉粥样硬化风险。
叶酸预防心血管病尤其中风的证据,很大程度上来源于中国多中心研究,这可能与中国没有强化叶酸摄入有关。
作者建议,平均每天非热带植物油的摄入量应控制在25~40 g。
可乐等软饮料会显著增加心血管风险,因此建议用水代替所有的软饮料,每天至少喝2 L水。
不论是全脂奶还是低脂奶,在饮食均衡的情况下,适量喝并不会增加心血管风险,而少量吃奶酪以及规律喝酸奶有保护作用。
另一方面,可多吃植物性食物,包括全谷物、蔬菜、水果、豆类、坚果,用橄榄油和其他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油来替代黄油和动物脂肪。
在西方国家,吃进去的盐中大约80%隐藏在加工食物和罐头食物中,例如加工肉、面包和其他烘焙食物、罐头豆类或鱼。
饮料
喝酒的人,每天最多喝1~2杯红酒(男士2杯,女士1杯)或1罐啤酒。
橄榄油、大豆油、葵花籽油、红花籽油、玉米油比黄油和其他动物脂肪或热带植物油更健康,日常饮食中应少用黄油等饱和脂肪酸,而要用不饱和脂肪酸代替。
在各种蔬菜中,多吃绿叶蔬菜和西红柿有助于降低冠心病风险。
新的证据支持以全谷物和升糖指数低的谷物食品代替升糖指数最高的食物。
作者指出,未来随着基因变异以及猪牛的养殖模式发生变化,红肉对心血管健康的影响可能也会改变。
近期的证据并不支持普通人优先选择低脂奶制品。
100%的纯果汁有助于降低心血管风险,但罐头果汁显著增加心血管风险。
目前证据支持大量吃蔬菜和水果,即每天至少蔬菜和水果各吃8两。
奶制品
文章指出,当前证据支持每天喝一杯牛奶,每周吃3小份(每份50 g)奶酪,包括每天喝1份(200 g)酸奶。
对于健康成年人,建议平均每天吃5 g以下盐。
目前的证据显示,补充复合维生素B、钙、硒对于动脉粥样硬化事件没有明确的预防作用。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很多疑难复杂病例,一个医生一生也只能见到一次
在肉类方面,红肉和加工肉类显著增加心血管风险,而适量吃禽肉对心血管风险无明显影响。
7月6日,欧洲心脏病学会旗下杂志Cardiovascular Research发表文章,回顾了各种食物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证据。
谷物
当前证据表明,每天吃1~2份低升糖指数谷物食品和全谷物食品,来替代高升糖指数细粮,可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
当前的证据表明,不支持通过补充抗氧化的维生素来预防动脉粥样硬化。
作者指出,应更严格地限制这些食物的摄入,但现阶段不可行,因为在多数国家,这些食物是主食。
目前,中国健康生活方式预防心血管代谢疾病指南以及欧洲心脏病学会、美国心脏协会的心血管病预防指南,都提供了当前的健康饮食证据。
肉类
该文的主要作者、意大利内分泌学专家Gabriele Riccardi指出,就心血管风险而言,没有哪一种食物“有毒”,而是要看吃多少、怎么吃。
鱼
作者表示,补充叶酸与中风之间尚无因果关联证据,而且有研究发现,大剂量补充叶酸可能会增加癌症发生风险,尤其是前列腺癌。
鸡蛋
当然,这对于高脂血症或糖尿病病人来说可能不合适。
可以用低升糖指数的食物和全谷物来替代细粮。
膳食脂肪
巧克力
文章指出,对于健康成年人来说,为降低动脉粥样硬化风险,要限盐,少吃动物来源的食物。
坚果
来源:
豆类
另外,对于吃以饱和脂肪酸含量高的食物为主的西式饮食的人来说,每周吃鸡蛋可能不应该超过3个。
[1]Dietary recommendations for prevention of atherosclerosis. Cardiovasc Res, 6 Jul 2021
每周最多吃4份(每份180 g)新鲜或冰冻的豆类,是降低动脉粥样硬化风险的证据最强的饮食方式之一。
高升糖指数的细粮以及土豆等淀粉类食物,显著增加动脉粥样硬化风险,因此建议减少食用,每周不要超过2份。
目前的证据提示,每天最多吃10 g黑巧克力有助于预防动脉粥样硬化,这个量的巧克力带来的获益,超过其增加体重及相关有害作用的风险。
因此,叶酸是否可作为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病的预防策略,还需积累更多的证据。
当前证据表明,每周吃2~4份(每份3两)鱼,可防动脉粥样硬化。
补充维生素D是否有动脉粥样硬化预防作用,目前存在争议。
白肉(禽肉)可以适量吃,每周不超过3份(每份2两)。
白肉和植物来源蛋白可能比红肉更健康、更环保,可替代红肉。
[2]中华预防医学会,中华预防医学会心脏病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等. 中国健康生活方式预防心血管代谢疾病指南. 中国循环杂志, 2020, 35: 209-230. DOI: 10.3969/j.issn.1000-3614.2020.03.001.【长按或扫描以下二维码可阅读全文】
要防心血管病,要重视的是饮食结构,适量多吃健康的食物,而不是这也不能吃,那也不能吃。
作者建议,加工肉只能偶尔吃,而红肉也要限量,每周不超过2份(每份2两)。
微量元素补充剂
退行性病变,已成我国瓣膜病主因!阜外医院李静等研究
阜外医院李静等近期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我国瓣膜性心脏病住院患者中,退行性病变已称为主因,但在中重度患者中,风湿性心脏病仍最常见。研究者认为,应关注退行性瓣膜病,并制定针对性策略。此外要注意严重瓣膜性心脏病可能治疗不足,尤其是那些手术风险较高的患者。杨进刚阜外2023-09-20 16:06:150002英国20万例癌症患者随访14年,6%死于放化疗相关心脏病
近期,发表在《循环》上的研究提示,癌症患者死于心脏病的风险依据癌症类型的不同而有所差别。而且确诊癌症年龄越早,死亡于心血管病的风险越高。研究者对200945例生存期在5年以上的癌症患者,随访14.3年,死亡患者中有6%的死亡原因为心脏病。研究者发现,霍奇金淋巴瘤患者死于心脏病的风险最高,增加近3倍。Lancet文章称,中国10年470万医学生毕业,但医生总数只增加了75万
Lancet杂志一项研究分析了中国2005年至2015年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公布的卫生年鉴,发现在10年中,中国大学培养了470万名医学专业毕业生,而医生总数只增加了75万,增幅为16%。研究发现,在10年中,中国毕业的五年制学生是431万名,7年制硕士是41万人,合计473万。但在这一期间,中国注册的医生仅增加了75.2万人,增幅15.9%。大连医大一院学者称,应关注肾动脉CT检查的意外发现
有一种病听来或许有点陌生,即自发性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这种病临床少见,症状也无特异性,很容易漏诊、误诊,但来势却凶猛,可引起肠梗阻、肠缺血甚至坏死或夹层动脉瘤样扩张破裂导致大出血而威胁生命。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贾崇富、梁杉等对本院既往资料进行研究表明,对于临床怀疑继发性高血压并接受肾动脉双源CT检查的患者中,自发性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意外检出率为0.3%。杨进刚阜外2023-08-04 16:25:38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