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病药物研发远未得到满足(欧洲心脏杂志述评)
尽管循证治疗可能作用于疾病发病途径的共同部分,一些制药公司以拓宽市场为由更愿意设计作用更加广泛的药物,但这会阻碍与较小的、病因学上更纯的亚型相关的药物研发。
靶向个体的特定机制的药物最终带来更高的疗效和安全性以及更好的患者结局。
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方法可更好地对患者群体进行聚类,并得到更严格限定的患者群体。
欧洲心脏杂志发表文章呼吁革新心血管药物研发方法。要针对同一疾病表型的不同亚型开发新的治疗药物。
使用先进的成像技术和分子标记物可以使患者分层更符合生物机制,而生物机制反过来又可以通过使用高通量分子技术开发的特定方法作为靶点。
文章指出,面临心脏病学领域药物治疗尚未满足的现状,对疾病进行重新分类或分层,针对不同亚型的发病机制研发药物是一个合理的途径。现如今,应该更多地强调“个体化”。
文章指出尽管针对我们已知的主要可改变的风险因素仍然至关重要,但不应忽视揭示与个体对常见疾病的易感性相关的新机制。而系统地重新评估综合征疾病的机制,并将已证实的药物发现方法应用于新机制的靶点,有很大的潜力。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很多疑难复杂病例,一个医生一生也只能见到一次
动脉粥样硬化、心力衰竭综合征存在一系列复杂的“表型”和病因,目前的临床试验和随后的指南,必然倾向于根据这些综合征将患者归为一类。
那些有心血管疾病快速进展风险的个体,由于事件发生率较高,可以在这样的小样本中快速检测新的药物。这种方法有助于阐明现有药物目前尚未解决的新的生物机制。
一旦确定了明确的靶点,有效开发新疗法的技术包括电子筛选、基于片段的药物发现和标记库等方法已经改变了现代药物发现的步伐。
心血管疾病的每种亚型均由一种独特的功能或病理生物学机制。如动脉粥样硬化和心力衰竭,是多因素的,并已被证明由不同的亚型组成,每种类型都是由一个独特的、主要的机制驱动的。
来源:Figtree GA, et al. A call to action for new global approaches to cardiovascular disease drug solutions. Eur Heart J. 2021, Apr 13. Epub ahead of print.
文章指出,目前针对冠状动脉疾病、心力衰竭、高血压和心律失常等常见心血管病的药物治疗远未得到满足,与患者需求仍然存在巨大差距。
直接应用于药物开发是药物基因组学的相对简单的应用,在药物基因组学中,已知在特定位点的变异改变代谢或对治疗药物的反应。
同济医学院14万国人研究:≥40岁人群超四成血脂异常,22%甘油三酯高
近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卢祖洵等对全国近14万人进行的研究发现,我国≥40岁人群超出四成人血脂异常,而女性比男性更为普遍。研究显示,城乡血脂异常患病率相似,但各血脂组分城乡不同。除了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在城里人更常见,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胆固醇和高非HDL-C乡村居民更多见。杨进刚阜外2023-08-30 13:16:170000中国CDC研究称,山东20%的心血管死亡与吃得过咸有关
今年8月发表在Lancet杂志上的PURE研究最新分析结果显示,吃盐越多,中风发病风险越高。近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和山东省CDC的研究人员开展的一项最新研究证实,2011年,高盐饮食导致的收缩压升高与山东省近20%的心血管病死亡有关。研究者指出,大众应控制食盐摄入,无论在家做饭还是外出吃饭都要注意。医务人员应帮助患者,让他们知晓高盐饮食是导致心血管病的最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吃糖多,甩肉难!三项研究证实多吃糖有害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糖吃得过多,身体会明显受损,糖尿病、心血管病、癌症等疾病的发生风险均会明显增加,还能导致人寿命缩短。近期,《欧洲预防心脏病学杂志》和《美国临床营养学杂志》先后发表的三项研究又揭示了添加糖和含糖饮料有害的新证据:导致脂肪过度堆积、体重增加、胰岛素抵抗。含糖饮料应加“危害健康”警示!哈佛研究
根据哈佛大学陈曾熙公共卫生学院和北卡罗莱纳大学吉林斯全球公共卫生学院的最新研究,含糖饮料上贴上警告标签,导致此类饮料销量下降,并增强了消费者对含糖饮料导致疾病的认识。图含糖饮料营养警告和健康警告(左:2016年智利实施的“高糖”营养警告;右:2019年加州提出的健康警告含糖饮料是指添加糖或甜味剂的饮料,包括苏打水、运动饮料和水果味饮料。杨进刚阜外2023-09-05 15:41:470000常吃超加工食品,让人变傻!JAMA子刊研究
以往不少研究已经表明,薯片、软饮料、快餐食品、蛋糕等超加工食品含有大量添加的不健康成份,如糖、盐、脂肪、人造色素和防腐剂,与心脏病、代谢综合征和肥胖的风险增加有关。近日,JAMA子刊上发表的一项研究,超加工食品还会导致大脑功能退化,执行功能、语言和记忆力变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