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危患者PCI术前(可预置股动静脉鞘ECMO备机,郑州学者研究)
来源:孟丽,刘闯,李杏杏,等. 预置股动静脉鞘管体外膜肺氧合床旁备机在高危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应用的可行性分析. 中国循环杂志, 2023, 38(1): 49-52. DOI: 10.3969/j.issn.1000-3614.2023.01.004
另外,IABP适合于术前置入,而不适用于术中出现心脏骤停或室颤动的情况。如果用IABP来保证患者的安全,就必须对所有评估为高危PCI的患者于术前置入IABP,而IABP会对患者造成一定的创伤,费用也很高。
1例患者在ECMO运行期间出现消化道出血,2例患者出现急性肾功能损伤。
与IABP相比,高危PCI术前预置股动静脉鞘管进行床旁ECMO备机更安全、有效,对患者创伤小且费用较低,同时能保证患者围术期的安全。
研究显示,体外膜肺氧合(ECMO)可为高危PCI患者提供足够的循环支持。但高危PCI日益增多,若此类患者常规在VA-ECMO支持下进行 PCI,不仅会增加患者的创伤和经济负担,也会浪费医疗资源。
随着冠脉介入治疗(PCI)技术与机械辅助装置的快速发展,许多高危患者也接受PCI治疗,但高危PCI患者在导管室中出现心脏骤停的风险较高,而出现心脏骤停的患者死亡率很高。因此,优化管理此类情况对于患者和操作者都至关重要。
尽管IABP在高危PCI患者中仍有应用价值,但对于术中出现心脏骤停的患者,IABP并不能起到迅速稳定循环的作用,而ECMO却可以迅速稳定循环,使PCI能顺利完成,这也是该研究团队尝试进行ECMO床旁备机的原因。
具有里程碑意义的IABP-SHOCK Ⅱ研究显示,IABP和常规救治下的30 d、1年和6年死亡率相似。最新的欧洲心脏病学会指南也不再建议急性心肌梗死心原性休克患者常规应用IABP。
我国2020版成人ECMO临床应用专家共识把心脏介入治疗期间的突发事件列为ECMO的主要适应证。ECMO联合PCI逐渐成为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心脏骤停患者的安全、有效措施。
近期,河南省胸科医院和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学者发表的一项研究提示,高危PCI术前预置股动静脉鞘管进行ECMO床旁备机,可显著缩短术中突发心脏骤停患者的心肺复苏时间和ECMO上机操作时间,提供紧急心肺支持,提高其生存率。
经格拉斯哥 -匹兹堡脑功能表现分级(CPC)评分评估,所有患者神经功能预后良好。
15例患者全部成功撤除ECMO,其中1例因多脏器功能衰竭于院内死亡,其他患者均存活出院。
该研究回顾性纳入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河南省胸科医院两个心脏中心的2 120例PCI患者,其中75例(3.5%)经评估定义为高危PCI。
所有高危PCI患者在导管室内于术前预置股动静脉鞘管进行ECMO床旁备机,其中15例(20.0%)因术中突发心脏骤停而进行紧急体外心肺复苏。
高危PCI是指具有以下一种或多种特征患者的PCI:(1)无保护左主干病变;(2)唯一残余供血动脉病变;(3)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35%;(4)复杂的冠状动脉三支病变;(5)合并严重的主动脉瓣狭窄或二尖瓣关闭不全。
15例患者的中位心肺复苏时间为 9.5 min,ECMO上机操作时间为 6.00 min,ECMO运行时间为 71.0 h。
作者指出,在过去50年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一直是改善心原性休克患者血流动力学时应用最广泛的设备,但支持其使用的证据仅限于注册登记数据和回顾性研究。

房室结消融持续性房颤心衰患者后,希氏束起搏优于双心室起搏!温州医大一附院黄伟剑等研究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黄伟剑等研究提示,对于心率控制充分、QRS间期<120ms的接受房室结消融的射血分数降低的持续性房颤患者,希氏束起搏有望替代双心室起搏。该研究发现,房室结消融后,双心室起搏和希氏束起搏两种起搏方式在超声心动图参数、NYHA心功能分级和B型利钠肽(BNP)方面都有类似的改善。但是与双心室起搏相比,希氏束起搏对心室功能带来改善。杨进刚阜外2023-09-28 13:06:40
0000遭遇沙尘暴,要警惕冠心病发作!甘肃学者研究
早有诸多研究证实,空气污染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及死亡有关。河西走廊位于中国西北部,是一个典型的沙漠地区,沙尘暴天气常见。近期,甘肃省医院学者研究发现,这种沙尘暴与当地缺血性心脏病相关死亡率增加相关。研究者从甘肃省气象局获得了2006-2015年沙尘暴天气的气象资料,同期甘肃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死亡登记系统收集了河西走廊5个城市因冠心病死亡的资料。选取其他两个沙尘暴事件较少的城市作为对照。杨进刚阜外2023-09-06 17:54:58
0000用他汀,未增加肌病风险!62项研究12万人分析
他汀被广泛用来预防心血管病,但很多人由于担忧出现肌无力、疼痛等不良反应而不愿意吃药。7月15日,英国医学杂志(BMJ)发表的一项研究表明,用于心血管病一级预防时,他汀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而其对心血管病的预防作用远超过其不良反应风险。研究者对62项相关随机对照研究、共12万余人平均随访3.9年的资料进行了分析。中国标准简单且诊断效能高!赵水平点评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防治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是一种常染色体(共)显性遗传病,其临床特征主要表现为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升高以及早发冠状动脉疾病风险增加。我国普通人群中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患病率相对较低。江苏营养研究数据显示,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患病率为0.28%,但在冠状动脉疾病患者中则相对常见,检出率可高达4%。早期筛查及治疗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可在很大程度上改善患者预后。英学者发现,高糖饮食“拉黑”肝脏,增加心血管风险
近期一项来自英国萨里大学的研究显示,高糖饮食可通过改变健康人肝脏代谢而增加心血管病风险。在这项研究中,研究者发现,健康男性在高糖饮食12周后,其血脂和肝脏中的脂肪均明显升高,且脂肪代谢与非酒精性脂肪肝者相似。而有脂肪肝的男性,其脂肪代谢发生的变化会显著增加心血管病、心脏病以及卒中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