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黄和红肉增加风险(并非通过胆固醇,心血管病防治新观点)
我们要关注的是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血管疾病,而不是仅仅胆固醇。
作者认为,LDL-C升高作为心血管病预测因素不太靠谱。因为大多数心血管事件发生在平均危险水平的人群中,这些人如果风险因素评分低,可能就会被错误地归类为低危或中危。
一项研究对4000多人的颈动脉斑块负荷和LDL-C进行了连续测量,发现无论是基线时的LDL-C,还是LDL-C变化,都不能预测斑块进展、稳定或消退。而年龄和血肌酐确实可以预测斑块进展。
作者认为,饮食对空腹时的危险因素水平的影响,可能对实际心血管风险不是很重要。而吃红肉和蛋黄会增加心血管风险,可能主要归因于其餐后效应。
肾功能不好更要少吃红肉和蛋黄
饮食导致的餐后效应
而负责生产TMAO的两大底物是肉碱和磷脂酰胆碱,前者主要来源于红肉,后者在蛋黄中含量丰富。红肉的肉碱含量约为白肉的4倍。
既往研究表明,TMAO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TMAO水平高的人中风、心梗和血管性死亡风险显著增加。
[2] 吴娜琼,高展,李卫,等. 中国初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脂异常的年龄和性别分布特点分析. 中国循环杂志, 2020, 35: 739-743.DOI:10.3969/j.issn.1000-3614.2020.08.002
多年来,有许多研究表明,在动物模型中,饮食中添加胆固醇引起动脉粥样硬化,也与人类冠脉疾病的增加有关。
3月15日,加拿大学者在美国心脏协会杂志上发表观点文章指出,蛋黄和肉类之所以增加心血管风险,还在于会促进肠道菌群产生氧化三甲胺(TMAO)等影响健康的物质。
此外,在存在严重颈动脉粥样硬化但没有传统危险因素患者中,包括TMAO和对甲酚硫酸盐等肠道菌群的毒性代谢物,显著高于较多危险因素但颈动脉斑块很少或没有的患者。这种差异与肾功能和饮食无关,表明与肠道菌群有关。
另外,饮食中包含更多的植物性食物,降低肉类食物带来的健康危害。
作者认为,在多数情况下,鸡蛋和肉不会使血胆固醇升高太多。但饮食中的胆固醇会明显增加了饱和脂肪对血脂的影响。红肉往往同时含胆固醇和饱和脂肪。
在美国,培根常与和鸡蛋一起吃,这样会明显增加坏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要比单独吃鸡蛋或培根要高得多。
坏胆固醇的尴尬
作者指出, 既往一些研究称鸡蛋和红肉无害,甚至有益,可能与其纳入的研究对象较年轻且风险较低有关,也可能存在吸烟、社会经济状态等混淆因素。
[1] Cardiovascular Harm From Egg Yolk and Meat: MoreThan Just Cholesterol and Saturated Fat.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HeartAssociation, 15 Mar 2021
来源:
有研究发现,在高脂肪/高胆固醇餐后约4小时内,LDL-C氧化、内皮功能障碍和动脉炎症显著增加。
由于TMAO通过肾脏排泄,肾功能受损的人更要谨慎吃红肉和蛋黄,尤其是老年人。
作者推测,肾功能受损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可能主要由肠道微生物产生的毒性代谢物介导,这些代谢物通过肾脏排出。
肠道菌群毒性代谢物是罪魁
[3] 张亚男,于雪. 血浆氧化三甲胺水平对冠心病患者预后的预测作用:剂量-反应 Meta分析. 中国循环杂志, 2021, 36: 149-155. DOI:10.3969/j.issn.1000-3614.2021.02.007
关于鸡蛋和红肉是否会影响健康,一直存在争议。以往人们主要认为,蛋黄中胆固醇高,红肉则含有较高的胆固醇和饱和脂肪,这些都对健康有害。
胆固醇和饱和脂肪“狼狈为奸”
作者认为,为了预防心血管病和中风,应避免吃蛋黄和红肉,其他肉类的摄入量也要限制。
比如,中国急性心梗注册研究(2013~2014年)发现,心梗患者LDL-C为2.83 mmol/L,仅仅略高于2007~2008年普通人群的2.68 mmol/L。与2015年CANCDS 项目中普通人群的LDL-C(2.87 mmol/L)相似。
肠道菌群的其他有毒性谢物,如对甲酚硫酸盐、马尿酸等,是由氨基酸产生的,因此吃肉会提高其血浆水平,特别是当肾功能下降时,这种情况在老年人中很常见。因此,蛋黄和肉类对肾功能受损的人尤其有害,包括老年人。
即使定期规律运动,久坐仍增加心衰风险!美8.1万女士随访9年研究
很多人知晓运动的好处,也会定期锻炼锻炼,但为什么还是会发生心衰?近日一项美国研究发现是久坐行为在“捣鬼”,研究显示,一位老年女性即便定期进行体育锻炼,但清醒时间坐卧时间长,心衰风险还是增加,而且心衰之严重需要住院治疗。作者强调,为了预防心衰,除了鼓励定期体育锻炼达到相关指南推荐水平外,还应该注意少坐多走,不要长时间坐卧,要注意在久坐或躺卧时,站个5分钟或站立时活动活动自己的脚。【高血压患者的福音】打三针DNA疫苗或可平稳降压半年
众所周知,高血压是一种慢性病,患者需要长期服用药物来维持血压水平,而且相当一部分患者甚至还需要服用多种降压药物。长期服用过程中,患者往往会漏服或出现一些不良反应,从而导致降压不平稳甚至出现不良心血管事件。高血压治疗疫苗的出现,为高血压患者带来了新希望。来自日本的一项研究表明,一种靶向作用于血管紧张素Ⅱ的DNA疫苗对高血压有长期疗效,其降压效果可能长达半年。防痴呆,老人要多动!澳大利亚研究
中老年人如何保养自己?近日,一项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学者进行的研究表示,运动吧!运动有助于保护中老年人大脑功能,预防痴呆。值得注意的是,对于女性而言,运动带来的获益更多。研究显示,每周定期适度锻炼,对于老头儿而言,认知功能平均增加5%,对于老太太而言,平均增加14%。中国呼吸睡眠暂停指南:建议睡觉时改变体位,手术不应作为一线治疗
睡觉打鼾,白日思睡,阻塞性呼吸睡眠暂停(OSA)对心脑血管等多器官多系统危害大,怎么更好诊疗?近期中国医师协会睡眠医学专业委员会发布了指南。要点见下:1、诊断标准要满足下述(AB)或C。TAVI适应证扩大,新型口服抗凝药地位提升!美国更新心脏瓣膜病指南
12月17日,美国心脏协会(AHA)和美国心脏病学会(ACC)联合发布了新的瓣膜性心脏病管理指南。基于多项对比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TAVI,不开胸主动脉瓣换瓣)和外科主动脉瓣换瓣术的随机临床试验结果,新指南扩大了TAVI的适应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