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4265

估算血管硬度高(也可预测心血管风险,开滦研究新分析)

杨进刚阜外杨进刚阜外2023-09-14 21:42:540

新近提出的 China-PAR 模型更适用于中国人群的 10 年心血管风险评估。在本研究中,校正 China-PAR 评分后,ePWV ≥ 14 m/s 者发生心血管事件和全因死亡的风险分别为 ePWV<14 m/s 者的2.69 倍和 2.62 倍。

研究观察了 2006-2007 年度健康体检的 10万名职工,从中选取了4.3万人做出了ePWV 计算公式。

而且,ePWV 每增加 1 m/s,心血管事件和全因死亡风险分别增加 38% 和 53%。上述结果提示,ePWV 可独立于传统心血管危险因素预测心血管事件和全因死亡。

上述结果提示,ePWV 可独立于China-PAR 评分预测心血管事件和全因死亡。

适用人群建议: (1) 高血压 ( 包括临界高血压 ) 首诊者;(2) 有早发心脑血管疾病家族史、慢性高血压、 长期吸烟、高脂血症、糖尿病者;(3) 已明确诊断为心脑血管病患者;(4) 体检发现四肢脉搏搏动明显不对称者;(5) ≥ 50 岁健康查体者。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而且,ePWV 每增加 1 m/s,心血管事件和全因死亡风险分别增加 32% 和 38%。

开滦总医院吴寿岭等发表研究称,利用年龄和血压计算的估算脉搏波速度(ePWV)对心血管事件和全因死亡的预测价值。

检测频率建议: (1)首次测值无明显异常者需2-3年检测一次;(2) 首次测值临界至轻度异常者需 1-2 年检 测一次;(3) 首次测值明显异常者需 6 个月-1 年检测一次;(4) 需监测治疗效果的患者,根据临床需要安排检测频率。

来源:

[1]季春鹏,施继红,汪国栋,等估算的脉搏波传导速度对心血管事件和全因死亡的影响. 中国循环杂志,2021,36:185-191. DOI:10.3969/j.issn.1000-3614.2021.02.013.

很多疑难复杂病例,一个医生一生也只能见到一次

再选择参加 2006~2007 年度健康体检近10万名职工为预测人群。平均随访 10.3 年。

作为反映动脉僵硬度的指标,脉搏波传导速度(PWV)增快已被证实为心血管事件和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2]同步四肢血压和臂踝脉搏波速度测量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难治性高血压与周围动脉病分会专家共识起草组.中国循环杂志, 2020,35:521-528. DOI: 10.3969/j.issn.1000-3614.2020.06.001. 【扫描下方二维码下载】

本研究发现,校正传统心血管危险因素后,ePWV ≥ 14 m/s 者发生心血管事件和全因死亡的风险分别为 ePWV<14 m/s 者的3.39 倍和 4.21 倍。

2020年发布的同步四肢血压和臂踝脉搏波速度测量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就臂踝脉搏波速度检测的适用人群和检测频率提出建议。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