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外医院研究揭示(中国心梗患者仅43,认为症状与心脏有关,一半没有及时就医)
那么加强患者教育对缩短就医时间是否就是立竿见影?目前就西方国家而已,结果还是参差不齐。研究者认为,鉴于中国强大的中央协调和计划系统,以及STEMI患者较为多见,缩短就医时间或会见效较为显著。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该研究共纳入3434例急性心梗患者,平均年龄为61岁,23%为女性,81.8%为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在这一人群中也较为普遍,其中高血压患病率为56%,糖尿病为23%,吸烟率为58%,高胆固醇血症为30%。
缩短就诊时间是个世界性问题。就西方发达国家,这个时间平均为2~3小时,但其中仍然有约10%的患者会超出12个小时就医。那么中国如何?
图1 心梗患者从症状发生到入院的时间分布
来源:Guan W, Venkatesh AK, Bai X, et al. Time to Hospital Arrival among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in China: A Report from China PEACE Prospective Study. Eur Heart J Qual Care Clin Outcomes. 2018 Jun 7. doi: 10.1093/ehjqcco/qcy022.
多变量分析显示,那些未能识别心梗症状和有农村医保的患者,从症状发生到抵达医院就医时间分别延长了14%和43%。
欢迎购买《GAP-CCBC精彩病例荟萃2018》
“很多疑难复杂病例,一个医生一生也只能见到一次。”而《GAP-CCBC精彩病例荟萃2018》就是这样一本书。
2010年,我国约有800万心梗患者,2030年将飙升到2300万。怎么救治心梗患者成了我国一个重要问题。能否尽快去医院就诊就是挽救生命的关键。
此外,家里有钱没钱也是很重要的影响因素。与家庭收入超出10万的患者相比,收入在1万~5万和不到1万的患者,前往医院的时间也延迟了16%和23%。
在整个心梗人群,有一半人没有及时就医,尤其是急诊就医的更少。有27%的患者认为症状看起来没那么“要命”不必前往急诊,还有24%的患者认为“等等症状就缓解了”。
研究者认为,未来可从以下四方面抓起:一是改善公众对心梗症状以及及时就医的认知;二是从就社会人口学方面对脆弱群体制定适宜政策;三是开发和利用有效的新颖、多维度的工具和平台去加强患者教育,比如各种新媒体、APP等。
此外,研究者发现,有94%的患者表现为胸痛或胸部不适,但仅有43%认为这些症状与心脏相关。
近日China PEACE前瞻性心梗研究显示,中国心梗患者从症状发生到入院平均为4小时,其中农村医保患者、不知道自己是心梗者、以及家庭收入低的人延误的更久。有29%的急性心梗患者从症状发生到入院时间超出6小时(图1)。
研究者介绍说,这项研究突出了两个问题,一是需要提高公众对急性心梗症状和风险的认识;二是表明医疗保险、收入等均是较为延误就医的重要影响因素。而西方发达国家与此不同,其因素为老年、糖尿病、女性、之前有心绞痛或急性心梗。
其他最常见症状表现为大汗淋漓(67.2%)、乏力(31%)、恶心(30.7%)、呼吸短促(29.1%)、肩颈部放射性疼痛(27.9%)、心悸(22.3%)以及胃部不适或疼痛(12.8%)。还有0.2%的患者无急性症状。
中国健康支出占政府总体支出9.1% | 2020世界卫生统计报告
近期,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了《2020世界卫生统计报告》。中国数据如下:中国数据预期寿命合计(2016年)76.4岁男士(2016年)75岁女士(2016年)77.9岁健康预期寿命(2016年)68.7岁医疗支出占家庭总支出或收入>10%的人口比例(2010~2018年)19.7%医疗支出占家庭总支出或收入>25%的人口比例(2010~2018年)5.4%杨进刚阜外2023-09-07 10:26:030000逆转糖尿病前期,改善生活方式优于药物!Meta分析
2月10日,《美国预防医学杂志》发表的一项系统综述和Meta分析表明,对于逆转糖尿病前期,改善生活方式的有效性证据是最强的。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GLP-1RA)、α糖苷酶抑制剂、胰岛素增敏剂也可逆转糖尿病前期,但其有效性证据不如生活方式干预。心血管病患者不论年龄多大,戒烟都能减少疾病复发
一项针对SMART研究的最新分析提示,对于心脏病患者来说,不论发病时年龄多大,戒烟总有获益,能显著降低心血管事件和全因死亡风险。研究者指出,与针对危险因素的药物治疗措施相比,戒烟能更有效地降低心血管风险,因此应作为心血管病患者的一个关键目标。分析显示,7.4年随访期间,首次发生心血管事件后戒烟的患者中心血管事件复发和死亡的风险比继续吸烟者分别降低34%和37%。上夜班,升血压!河北医大二院崔炜等12.2万名护士调查
3月14日,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崔炜等发表的一项覆盖近12.2万名女护士的研究提示,上夜班显著增加高血压风险。而且,上夜班频率和年龄对高血压风险有叠加影响,上夜班越频繁,年龄越大,高血压风险越高。该研究显示,与近半年没上夜班的护士相比,平均每个月上>5~10个、>10个夜班的护士发生高血压的风险分别增加11.2%和16%。午睡超90分钟有损健康!湘雅研究
杨进刚阜外2023-09-06 17:54:57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