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国人饮食质量仍不理想(中国科学报告)
报告重点指出,高油高盐摄入仍普遍存在,含糖饮料消费逐渐上升。
报告汇总了与慢性病相关联的膳食因素。慢性病风险降低的相关联的膳食因素包括全谷物、蔬菜、水果、大豆及其制品、奶类及其制品、鱼肉、坚果、饮水(饮茶)等。过多摄入可增加慢性病风险的膳食因素则包括畜肉、烟熏肉、食盐、饮酒、含糖饮料、油脂等。

对于长期在外就餐为主的人群,存在油盐过度消费以及膳食结构不合理问题。
我国儿童青少年含糖乳饮料的和饮料消费率在30%和25%以上,明显高于成人。目前我国居民糖摄入平均水平不高,但是3-5岁儿童的糖功能比高达4.8%,应引起重视。
此外,我国居民身体活动水平显著下降,成年居民职业性、家务性、交通性和休闲性身体活动总量逐年减少。尤其是职业性身体活动量降低是造成身体活动总量下降的主要原因。
身体活动量降低是造成成人超重肥胖率持续增高的主要危险因素。
我国居民奶类平均摄入量一直处于较低水平。鱼虾类的平均摄入量24.3g/d,多年来没有明显增加。目前大豆类消费率低,消费量不足,约40%的成人不常吃大豆类制品。
中国人群不同膳食模式对健康结局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以多蔬菜水果、多鱼虾水产品、经常吃奶类和大豆制品、适量的谷类和肉禽类、烹调清淡少盐为主要特点的江南地区模式,代表了东方健康膳食模式。
《报告》强调了膳食模式的重要性,指出长期遵循平衡膳食模式,是健康长寿和预防膳食相关慢性病的重要基石,并可降低全因死亡风险。
报告显示,成人居民超重或肥胖已经超过了一半(50.7%)。肥胖已成为威胁我国居民健康的首要危险因素。

我国居民全谷物、深色蔬菜、水果、奶类、鱼虾类和大豆类摄入不足。只有20%的成人全谷物的日均摄入量达50g以上。深色蔬菜占蔬菜总量的30%,未达到推荐的50%以上的水平。人均水果摄入量较高的城市人群仅为55.7g/d。
我国人群烹调盐平均摄入水平虽然有所下降,但是仍高于中国营养学会推荐水平,烹调用油的摄入量仍较高,尤其是农村居民烹饪油食用量增加幅度较大。
近日,中国营养学会《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科学研究报告(2021)》正式发布。报告指出,我国局面的营养状况体格明显改善,膳食质量普遍提高。但受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人口老龄化和不健康饮食生活方式等因素的影响,我国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营养健康问题。
《报告》指出,膳食不平衡是慢性病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报告提出以慢病预防为目标,全方位引领健康生活方式。
报告还指出,食物浪费问题严重,营养素养有待提高。当前我国居民存在营养知识缺乏,不健康的生活方式较为普遍等问题。对于科学选择食物合理搭配膳食的能力不足。
报告指出,中国在过去几十年中尽管部分膳食因素在改善,但是大部分人群的膳食质量仍不理想,比如高钠摄入、水果摄入不足、水产鱼类摄入不足等。
来源:中国营养学会《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科学研究报告(2021)》
我国居民饮酒行为较为普遍,一半以上的男性饮酒者过量饮酒(日均酒精摄入量≥15 g)。我国成年男性居民饮酒率为64.5%,女性为23.1%。饮酒者日均酒精摄入量男性为30g,女性为12.3 g。
阜外医院经远端桡动脉冠脉介入经验!高立建团队研究
在行冠脉造影和介入治疗时,与股动脉入路相比,桡动脉入路更有利,可减少与入路部位相关的并发症,提高患者早期行走的舒适度,并降低心梗患者的死亡率。因此,最新的欧洲心脏病学会(ESC)指南建议,将桡动脉入路作为冠状动脉造影和介入治疗的标准方法。但是,经桡动脉入路行冠脉介入治疗存在桡动脉闭塞、桡神经损伤、桡动脉痉挛、血肿后穿刺困难等缺点。杨进刚阜外2023-09-22 13:35:34
0000MNT:减少房颤发作的13个方法
房颤是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通过以下13个方法,我们可以减少房颤的发作。1深呼吸深呼吸可平衡副交感和交感神经系统,减少心率波动。2喝凉水慢慢喝一杯冷水有助于稳定心率。尤其是对于那些脱水引起的房颤,特别管用。3有氧运动有些患者在运动后感觉会好很多。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曾发表病例,一名阵发性房颤的45岁的运动员在有氧运动后症状消失。4瑜伽防脂肪肝?要早点睡觉!上海瑞金医院研究:晚睡1小时,脂肪肝风险增29%
非酒精性脂肪肝(脂肪肝)不是什么善茬儿,不好好控制可能会进展为肝硬化和肝癌,以及增加肝脏外疾病风险。而脂肪肝病在糖尿病及糖尿病前期患者中尤为多见。怎么预防?上海瑞金医院陈宇红、陆洁莉等“支招”:早点上床睡觉是个好办法。研究显示,糖尿病及糖尿病前期患者,每晚睡1小时,脂肪肝风险增加29%。与8点前睡觉相比,8~10点睡觉脂肪肝风险增56%,10点后则增加105%。哪些房颤病人易发生重度三尖瓣反流?阜外医院丁立刚、姚焰等研究
阜外医院丁立刚、姚焰等报告,对于非瓣膜性房颤患者来说,老年、女性、持续性房颤、右心房大是合并重度三尖瓣反流的危险因素。研究者强调,合并重度三尖瓣反流的房颤患者预后差,因此,对于上述四类房颤患者,临床应重视随访及早期干预。Logistics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房颤患者年龄较大、女性、持续性房颤、右心房左右径增大均与重度三尖瓣反流独立相关。阜外学者证实:右乳内动脉也是理想桥血管
阜外医院王小啟、畅怡等发表研究证实,使用右乳内动脉进行冠脉搭桥手术,早期结果良好,并发症率较低,右乳内动脉-前降支(LAD)桥与左乳内动脉-LAD桥的流量相当。右乳内动脉与其他靶血管吻合时,即时血流量评价桥质量可靠。研究者表示,对于LAD的桥血管选择,无论是左乳内动脉还是右乳内动脉,目前并无文献证明其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