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外学者证实(右乳内动脉也是理想桥血管)
本研究中,当右乳内动脉与钝缘支及后降支吻合时, 4例患者出现右乳内动脉长度不足,改为游离桥,流量分别为 45 ml/min、28 ml/min、28 ml/min 及 18 ml/ min,以即时流量评价,游离右乳内动脉桥也能保证满意效果。
研究者认为,桥血管的选择需整体考虑,左乳内动脉更靠近左冠系统,当回旋支需要再血管化时,左乳内动脉能够提供更充足的长度,吻合成功率高,更便于行序贯吻合。所以,右乳内动脉与 LAD 吻合,左乳内动脉与其他左冠分支吻合是更理想的选择。
研究纳入年龄<65岁、且需择期行单纯冠脉搭桥的冠心病患者 52 例,均使用双侧乳内动脉(1 例患者只使用双侧乳内动脉桥,51 例患者均在此基础上使用大隐静脉桥)行冠脉搭桥,根据LAD移植血管材料分为两组:右乳内动脉-LAD 吻合组42例,左乳内动脉-LAD 吻合组10例。
本研究中,两组患者的影响桥血管流量的主要因素除了游离桥比例有显著差别外,其他因素在两组间均具有可比性,所有手术均为同一术者完成,外科技术应无差别。
阜外医院王小啟、畅怡等发表研究证实,使用右乳内动脉进行冠脉搭桥手术,早期结果良好,并发症率较低,右乳内动脉-前降支(LAD)桥与左乳内动脉-LAD 桥的流量相当。右乳内动脉与其他靶血管吻合时,即时血流量评价桥质量可靠。
左乳内动脉-LAD组患者右乳内动脉与 LAD 外的其他靶血管吻合,右乳内动脉至不同靶血管平均桥流量、平均搏动指数与右乳内动脉-LAD 组比较无差异,流量可靠。
来源:畅怡,王小啟,郑哲,等. 使用双侧乳内动脉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动脉桥即时流量的初步研究. 中国循环杂志, 2017, 32: 1080.
研究者表示,对于LAD的桥血管选择,无论是左乳内动脉还是右乳内动脉,目前并无文献证明其差异。
本研究中,右乳内动脉- LAD组患者右乳内动脉至不同靶血管平均流量 [(28.7±11.5) ml/min vs( 21.1±11.0)ml/min] 和桥搏动指数(2.3±0.7 vs 2.6±1.1)与左乳内动脉-LAD相当,证明右乳内动脉-LAD 桥的可靠性。
研究者指出,右乳内动脉的靶血管选择应综合考虑冠状动脉分布优势、靶血管病变程度等因素,当右冠优势且靶血管病变重(>80%)、远端管腔好时,可以选择右冠状动脉作为靶血管;而当近端狭窄不重时,不选择右乳内动脉作为桥血管。
无心血管病者用阿司匹林,出血风险大于获益!JACC子刊Meta分析
关于阿司匹林在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以下简称心血管病)一级预防中的作用,目前仍存在争议。近期,JACC子刊发表的一项新Meta分析发现,对于无心血管病的成年人,预防性使用低剂量阿司匹林,弊大于利。不论其心血管风险高还是低,阿司匹林的大出血风险均明显超过其在心梗风险降低方面的获益。杨进刚阜外2023-10-02 11:00:02
0001居住在海拔超1500米的居民,易出现心脏舒张功能不全!阜外医院王增武等研究
阜外医院王增武等在美国心脏协会杂志发表的一项大规模人群研究提示,居住在海拔较高(海拔超过1500米)地区的人,容易出现左室舒张功能不全,尤其是男士。杨进刚阜外2023-09-12 17:40:36
0000中年油腻有新证据!高润霖院士等中国高血压调查44万余人新分析
人到中年,身材走样,往往被形容是“中年油腻”邋遢样。为什么是中年,而不是老年?中国高血压调查研究最新分析结果表明,45~54岁人超重和肥胖的比例是18~24的年轻人的3.83倍。18~24岁的年轻人,10.9%超重,2.3%肥胖;而在45~54岁的中年人,36.9%人超重,6.9%肥胖。(见下图)图1不同年龄段人群超重和肥胖比例杨进刚阜外2023-09-05 10:46:23
0000世界经合组织报告:肥胖让人短命3年!
杨进刚阜外2023-08-29 12:11:04
0000Lancet子刊刊登失眠新分型:以生物学特点和生活史分为5个亚型
国人每3人就有1人失眠。失眠,让人苦恼,很多人吃了药也不见得有效。近日Lancet子刊上,荷兰学者将失眠分为5种新亚型,以便更好地个体化对付失眠。研究者指出,之前对失眠亚型多集中在睡眠相关的特征,这种分型方法可靠性较差,多被弃用。而应用数据驱动,基于情感、人格及生活史特质等非睡眠特征建立多维稳定的失眠分型或更为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