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感染性主动脉病变有新方法(阜外医院舒畅,罗明尧等研究)
3 例高度可疑感染性假性动脉瘤的患者,术后未出现感染,分别随访 6 个月、7 个月、12 个月病灶内血栓化满意。
目前,腔内修复治疗主动脉疾病在临床应用广泛,但仍存在多种可能的并发症和手术风险,移植物感染为其最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是导致术后死亡和再手术的主要原因。在各类主动脉疾病中,主动脉假性动脉瘤术后移植物感染风险尤其高。
1 例术前菌血症、高热寒战、大咯血的患者,术后使用抗生素 3 个月,随访结果良好、未见移植物感染迹象。
“阜外说心脏”系列患者教育节目,由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指导,《中国循环杂志》主办。
患者平均年龄53岁,最小 23岁,最大72岁,男性 4 例,女性 2 例。其中主动脉疾病合并未完全控制的结核病 2 例,术前菌血症表现 1 例,术前高度可疑感染性假性动脉瘤 3 例。
2018年,经国家卫生健康委宣传司评选,“阜外说心脏”曾入选国家卫生健康委品牌活动推荐名单。
(1)经股动脉入路,采用黄金标记导管造影,明确病灶形态、位置以及邻近部位正常主动脉形态;
“病灶内导管预置法 ”基本操作如下:
(2)经与造影导管不同的另一通路,一般采取对侧股动脉,也可经同侧股动脉上另一枚 5F 穿刺鞘,将一根猪尾巴导管或单弯导管置入病灶内,如主动脉溃疡内、主动脉瘤或假性动脉瘤瘤腔内,造影剂“冒烟 ”确认导管尖端位置完全进入病灶,必要时采用泥鳅导丝引导;
(3)常规实施主动脉腔内修复手术,待覆膜支架释放完毕后,预置之猪尾巴导管或单弯导管此时应位于覆膜支架外壁与主动脉内壁之间,尖端位于病灶内,尾端位于体外;
来源:薛云飞,罗明尧,舒畅,等. 主动脉假性动脉瘤急诊腔内修复术中“病灶内导管预置法”的运用. 中国循环杂志, 2021, 36: 57-62. DOI: 10.3969/j.issn.1000-3614.2021.01.011
所有患者手术即时全部成功,30 d 内无死亡发生。
(4)经预置之猪尾巴导管或单弯导管,向病灶内注射抗感染药物,根据致病菌和药敏试验选药,若未明确致病菌类型或无药敏结果,则经验性选择广谱抗生素。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很多疑难复杂病例,一个医生一生也只能见到一次长按图片,显示识别二维码,或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即可进入购买流程:再获殊荣!中国循环杂志主办“阜外说心脏”入选国家新闻出版署数字出版精品遴选推荐计划日前,国家新闻出版署公布了数字出版精品遴选推荐计划2020年度入选项目,此次共有46个项目入选,“阜外说心脏”位列其中!
近期,阜外医院舒畅、罗明尧等报告,对于感染性或高度怀疑感染性的主动脉病灶,尤其濒临破裂、病情紧急的主动脉假性动脉瘤重症患者,“病灶内导管预置法 ”辅助急诊主动脉腔内修复操作安全、快捷,抢救成功率高,有效性被初步证实,但远期疗效有待于进一步随访。
该团队报告,2019 年 1 月至 2019 年 12 月,阜外医院共有 6 例濒临破裂的主动脉假性动脉瘤患者在接受急诊腔内修复的同时,采用“病灶内导管预置法 ”预防术后移植物感染。
术后全部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8.3个月。2 例结核性主动脉瘤患者术后规范口服抗痨药物治疗,分别随访 10 个月、12 个月后未见气泡或其他移植物感染迹象,恢复正常工作。
美国老年医学杂志:举哑铃防痴呆
近日,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学者在《美国老年医学杂志》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通过举哑铃等抗阻运动增加肌肉力量,会逐步改善出现轻度认知障碍的老年人的认知功能,预防痴呆。研究中的100名55~68岁的轻度认知障碍的老年人有明显的认知障碍,但不影响日常生活。研究者称,这类患者发生痴呆和阿尔海默氏病风险较高。80%的轻度认知障碍患者在6年后患阿尔海默氏病。世卫组织称:环境污染与170万<5岁儿童死亡有关,废弃的手机等电子废物成新公害
近期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了的两份报告指出,5岁以下幼儿,每4人死亡就不止1人与环境污染脱离干系。这里的环境污染,有熟知的雾霾、室内污染、二手烟、污染的水和土壤,以及较差的卫生条件。还有一条新出现的“大鳄”—电子废物污染,比如旧手机等,据估计明年全球将有5000万公吨电子垃圾堆砌。此外,全球气候变暖,也在其中起到发酵作用。眼睛可作为心脏病的窗口!柳叶刀子刊研究
加州大学研究人员发现,通过眼科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存在视网膜病变,可以提示存在心血管疾病。OCT主要适用于角膜病和眼底疾病的检查。研究者表示,眼睛是了解我们健康的窗口,许多疾病可以在眼睛中表现出来,心血管疾病也不例外。缺血性心脏病引起的循环血流量减少,会导致眼部血流不足,甚至可能导致视网膜细胞死亡,这会留下永久性的痕迹,即为“视网膜缺血性病变”。房颤患者脑梗死,3个月内仅四成抗凝!中国房颤注册研究
都说“亡羊补牢,为时未晚”,但近日中国房颤注册研究的一项分析表明,在发生脑中风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仅40%在3个月内开始口服抗凝药物。这项研究共对1085例非瓣膜性房颤患者进行了分析,患者均新发非致死性缺血性脑卒中。进一步分析显示,保险报销比例高、脑卒中前后房颤发作、脑卒中前应用口服抗凝药物,均增加了抗凝治疗的可能性。杨进刚阜外2023-09-22 11:31:13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