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用激素(要注意监测血糖)
类固醇糖尿病患者每天每公斤体重所需的胰岛素剂量主要取决于激素使用的剂量,指南建议:
来源:叶红英, 李益明. 糖皮质激素对血糖的影响及其处理. 中华糖尿病杂志,2021,13 (1): 1-4.
泼尼松剂量40 mg/d者,估算胰岛素量为 0.4 U/kg;泼尼松剂量 30 mg/d 者,估算胰岛素量为0.3 U/kg。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很多疑难复杂病例,一个医生一生也只能见到一次
临床上很多疾病均需要用到糖皮质激素,但凡事都有两面性,糖皮质激素的应用可能会通过多种机制引起血糖不同程度的升高,临床上如何更好处理?
关于控制目标,中国指南中建议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的糖尿病患者,一般餐前血糖<7.0 mmol/L,餐后血糖<10.0 mmol/L,HbA1c<7%。
首先要明确一点的是,中-大剂量外源性糖皮质激素的应用会增加新发糖尿病风险的发生。
另外还需应兼顾血糖水平和伴随疾病等各因素,糖皮质激素加重高血糖时更应兼顾原降糖方案。
应尽可能限制糖皮质激素的使用剂量和时间,并向患者建议健康生活方式(健康饮食和足够的体力活动)以预防血糖异常。
对于出现糖皮质激素诱导的高血糖患者,治疗原则与2型糖尿病相似,比如二甲双胍、DPP-4抑制剂、GLP-1受体激动剂和口服药禁忌或不能控制时使用各类胰岛素。
使用胰岛素者,可结合糖皮质激素所致糖尿病的血糖谱特点,首选三餐前短效或超短效胰岛素治疗(通常中餐前剂量最大),或早上注射中效胰岛素,其峰值正好覆盖午后高血糖;对于空腹血糖明显升高患者,可采用基础加餐时超短效胰岛素的四次强化治疗方案。
胰岛素剂量分配异于2型糖尿病,通常餐时剂量占总量的70%,基础胰岛素占30%。
既往无糖尿病史者,在起始中等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前3 d监测餐前和餐后血糖;既往有糖尿病病史或糖尿病前期者,即使应用低剂量糖皮质激素,也应密切监测血糖。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糖皮质激素的应用主要引起午后至夜间的血糖升高,因此筛查类固醇性糖尿病应强调测定餐后及傍晚血糖。午餐后血糖是筛查糖尿病最敏感的指标。
为此,美国相关指南建议,住院患者无论是否有血糖异常病史,在启动糖皮质激素治疗的同时应床旁监测血糖;无糖尿病病史者至少监测2 d血糖,若<7.8 mmol/L方可停止监测。
美学者预言心衰未来十年治疗进展:器械治疗或使“心脏永生”不是梦
心力衰竭是心血管病最后的战场,其5年病死率堪比癌症,未来10年心力衰竭的治疗将会如何?美国贝勒大学MiltonPacker教授预言将会有五方面的变化。1.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将被分为不同表型,最常见的一种与肥胖相关,并将被作为神经激素类疾病来治疗自发性冠脉夹层要放支架吗?阜外医院24例患者分析
自发性冠状动脉夹层是一种相对罕见且病因尚不完全明确的冠状动脉性疾病。阜外医院乔树宾、许浩博等研究发现,自发性冠状动脉夹层患者经常以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起病,多数患者可以选择药物保守治疗。研究回顾分析了阜外医院2004年1月至2017年11月间,病历系统中出院诊断为冠状动脉夹层的病例共58例,其中自发性冠状动脉夹层病例24例。JACC:Takotsubo心肌病预后与心梗相似
在临床上Takotsubo心肌病与心梗较难鉴别,近期发表于JACC上的一项大规模注册研究给临床医生带来了新启示。这项来自瑞典斯德哥尔摩卡罗林斯卡研究所的研究,不仅如之前研究一样发现Takotsubo心肌病患者多为女性,而且发现患者通常所伴的传统心血管危险因素较少,且与慢性阻塞性肺病、精神疾病以及偏头痛等相关。研究者认为,这些新的危险因素有助于临床医生进行个体化鉴别诊断。戴助听器,能防痴呆!Lancet研究
听力下降是痴呆症的风险因素。7月17日,一项研究显示,高风险老年人佩戴助听器或有助于预防痴呆症。研究共纳入977例70~84岁老年人,入组时均有轻度至中度听力损失,且无明显认知障碍。所有参与者随机分配为接受听力学家和助听器治疗的干预组,以及每六个月接受一次慢病预防咨询的对照组。杨进刚阜外2023-10-04 14:28:56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