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发性冠脉夹层要放支架吗(阜外医院24例患者分析)
研究回顾分析了阜外医院 2004 年 1 月至 2017年 11 月间,病历系统中出院诊断为冠状动脉夹层的病例共 58 例,其中自发性冠状动脉夹层病例 24例。
来源:许浩博,高晓津,郭超,等. 自发性冠状动脉夹层临床特点分析. 中国循环杂志,2019,34:557-562.
21 例患者完成随访,随访时间中位数为 31 个月,发生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 1 例(4.2%,脑梗死)。
阜外医院乔树宾、许浩博等研究发现,自发性冠状动脉夹层患者经常以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起病,多数患者可以选择药物保守治疗。
冠状动脉造影共发现 28 处夹层病变,病变类型均为 1 型,15 处(53.6%)病变累及右冠状动脉,有 4 例(16.7%)患者合并多支冠状动脉夹层。
初始血运重建策略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患者 6 例(25.0%),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和溶栓治疗均为 2 例(8.3%),余 14 例(58.3%)患者给予药物保守治疗。
研究发现,自发性冠状动脉夹层患者年龄较轻,平均年龄(48.1±13.3)岁,女性患者 8 例(33.3%)。
TIMI 血流 3 级 22 处(78.6%)病变血管中有 6 处行血运重建治疗,而 TIMI 血流小于 3 级的 6处病变中有 4 处行血运重建治疗。
24例患者中,18 例(75.0%)以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起病。
自发性冠状动脉夹层是一种相对罕见且病因尚不完全明确的冠状动脉性疾病。
0000
相关推荐
心梗后,高强度间歇训练有效! Meta分析
作为冠心病的一项重要干预措施,基于运动的心脏康复被证明是安全有效的,可以降低冠心病的死亡率和发病率,提高患者的运动能力和生活质量。然而,哪种运动对心肌梗死后患者最有利仍存在争议。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低-中等强度的持续训练已经显示出其在心脏康复中的优势。而高强度间歇训练(HIIT),是一种新兴的运动方式,需要反复进行全力以赴、快速和爆发式运动。防治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七大误区
我国知名心脏病学专家胡大一在本刊撰文指出,当前,在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的防治中存在七大误区。1过分倚重药物而忽视生活方式干预的重要性动脉粥样硬化在很大程度上属于生活方式疾病。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对指南的制定发挥着决定性作用。然而,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多为药物试验,单独根据药物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结果制定ASCVD防治指南存在很大偏差。体能是生命体征!JACC研究称:尽管医疗进步,体能不足者仍死亡率较高
体能(Fitness)反映身体的整体健康状况。体能又称体适能,是指身体各部位或各系统对突发状况的应变能力,包括的范围较广,如速度、反应、耐力、肌力、平衡性、柔软性、协调性和敏捷性等。在最近的一份声明中,美国心脏协会将体能定义为一个强有力的心血管死亡率预测因素,类似于已确定的危险因素,如吸烟、高血压、高胆固醇和糖尿病,鼓励临床医生将体能为“生命体征”。杨进刚阜外2023-09-03 16:25:53
0001开滦研究:高敏CRP还能预测肺栓塞
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是大家熟知的非特异性炎症因子。炎症反应可以加速血液凝固,促进血栓形成。既往有研究发现,肺栓塞患者血清中hs-CRP水平明显增高,但到底是肺栓塞引起hs-CRP水平升高还是高水平hs-CRP促使肺栓塞发生,至今仍有争议。